巷弄浮雲-感物

許多解說員,頗能感物興嘆,時時拿物來比擬人,讓聽者心搖情遷。年初嚴寒,遊「棲蘭神木園」時,這位解說員就說得每棵神木都是熟友,甚至託夢給他。

當天濃霧迷濛,彷彿走進山水畫裡。棲蘭神木羣的51棵神木,樹齡不一,都以同期的歷史人物命名。於是,孔子最老、唐太宗死了、柳宗元站在陸游北面、關羽岳飛是鄰居、包拯班昭遙遙相望、施耐庵李後主前後搭肩、袁崇煥挺守終站出口。51位巨人徘徊煙霧之中,真不知今乃何夕身系何方。

解說員說,樹木爲了適應環境,生長姿態迥異,人的個性養成,亦復如此。他說,司馬遷樹幹無一處是圓的,是有棱有角的人格武則天樹心是空的,是壞了心的女人王昭君最矮,因她站邊邊不能樹大招風。那棵尚未命名的四百年神木,生長環境惡劣根部盡是大巖片,此樹曾到他夢裡傾訴生長道理。──真是「瞻萬物思紛」的解說員啊!

次日回臺北途經臺七線94公里處,擡頭望見左側巖壁削出一面佛臉,寬闊鼻樑上端的雙眼皆瞇成一線,垂顧着蘭陽溪河牀下的西瓜。噫!我竟也成了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