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升官+回家又沒事做」 造就日本加班文化

▲日媒分析爲何日本人愛加班。(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企業長久以來有工時過長通病,但雖然企業祭出各種制度抑制員工過度加班,數據仍顯示近20年來日本人總勞動時數變化不大,意味着制度毫無效果,就有日媒指出,造成加班的元兇有2個,一是員工希望可以晉升,二是他們不想要回家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泡沫經濟崩壞後,日本企業要求員工效率,推出彈性制、在家工作、提早上班等等,使得工作時數大幅增加,雖然後來出現強制縮短工時,祭出定時關燈罰金制、事前申請制、週三「無加班日」等等緩解狀況,但厚勞省統計,日本正職勞工去年1年總工時2026小時,20年前是2038小時,減少幅度非常小。

▼員工身穿寫着「幾點應該下班」的衣服。(圖/翻攝自日本經濟新聞,下同。)

▼20年來日本人總工作時數幾乎沒有變化。

千葉商科大學專任講師常見陽平表示,就算公司再怎麼減少工作量、效率化,加班情況還是不會因此改善,理由之一「是加班等於升官」。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加班時間愈長晉升機會愈多」,特別是女性,年工時超過2300小時的女性,升官機率是不到1800小時的女性員工的5倍;現在掌權主管都是泡沫經濟時期加班拚上來的,對太早下班的員工難有好的評價

▼加班時數與升官數據分析圖。

至於不在意能否升官和薪水多寡的人,很可能因爲「下班回家也沒什麼事好做」,就算遇到週三「無加班日」,還是一堆人會聚餐爲由晚回家;其實許多日本男性習慣晚歸、不做家事,「不加班代表特權』沒了」而上班女性同樣討厭做家事、煮晚餐因此寧可晚歸。

值得一提的是,爲因應公司不給加班、員工不想早回家,一些連鎖餐飲店吉野家便在夜間提供酒類下酒菜,就是爲了吸納這些「無加班日難民」(ノー殘業デー難民),首都圈的居酒屋、小鋼珠店也都在週三人滿爲患,更有業者開設「學習咖啡廳」,提供他們學習、看書甚至是繼續工作的場所

▼「學習咖啡廳」景觀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