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難爲

洛杉基

春節期間,幾億華人分走海陸空路線,拼着舟車勞頓,回到他們的家鄉團聚,爲了什麼? 還不是爲了能夠與家人短暫團圓,承歡父母膝下。這就是華人無可救藥的思鄉戀家情結,千年不變。

隨着工業化社會的改變,家庭結構也跟着改變,過去一大家子守着祖產五分地、安土重遷、傳宗接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多數年邁雙親獨守着祖厝,子女外地討生活,已經成了現代人常態。一年一度的春節,才能讓常年居住外地的子女有機會回家看看父母、全家團圓話家常。

有人說,三四年級生,大概是仍然願意奉養父母孝順子女的最後 一代。經濟條件好的,還可以僱用外勞來照顧年邁甚至失智的雙親;經濟條件差的,可能就得辭掉工作,自己捲起袖子照顧不良於行的雙親。照顧失智老人就跟照顧 嬰兒一樣,除了得忍受老人的髒臭、幫他們洗換之外,還得要有豐富的耐心與愛心,呵護着哄着老人,不聽話時,還得剋制自己,不能亂髮脾氣

最近引起網友媒體熱烈討論的「義大罵母男」事件,正是呈現這個社會問題的冰山一角。

筆者在電視上看到某網友所錄製的這段影片,立刻想到了自己年邁又失智的母親內心感到無比酸楚。不同於多數網友立刻發動人肉搜索、痛罵這個男子不孝,筆者正因爲自己也有坐輪椅的母親,所以比較可以客觀地將心比心,進一步思考與瞭解發生此事的地點與動機

映入筆者腦海裡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位男子,怎麼會選擇在人潮洶涌的假期中,將不良於行的母親推到人擠人的遊樂場湊熱鬧?相信即令是再孝順的孝子,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在春假期間幹出這種傻事!他有這個心,願意獨自推母親出門,曬曬太陽開心一下,其用心就已經是十分值得肯定。過來人才能深刻體會,照顧不良於行、失智、偶爾還會耍小孩脾氣的雙親,每分每秒都是在考驗其子女的真心與耐心!

筆者自己身邊的親友,就有太多這樣活生生例子。當其他兄弟姐妹躲在外地,對年邁或失智的雙親不聞不問之際,誰還願意傻傻地獨自抗起照顧責任,當個徒具虛名的孝子或孝女?如果另一半又不能瞭解與支持,自己就得暗自飲泣,在親自奉養與將父母丟到安養中心這兩者之間,不斷地天人交戰。

拿筆者一個朋友做例子。他岳母這些年先是不良於行後來也逐漸失智。幾位繼承岳父大筆遺產的大小舅子們,常年分住在國外及大陸,除了偶爾一年回來探視一次之外,平日根本不理會他們這位失智又不良於行的母親。他那未能繼承岳父遺產的妻子,不忍置之不理,只好獨自扛下照顧責任 。某天他岳母突然血糖過低昏迷不醒,他倆緊急將岳母送入醫院急診,幸好搶救得宜,撿回性命。事後這朋友寫信給他大小舅子報告事情經過,卻被住在美國的小舅子老婆回信痛罵,說他們夫妻如此做,其實就是矯情,真正的目的是覬覦岳母的錢,還要他倆以後少管他們家的事。他與妻子二人,除了爲岳母感到難過,更是對所謂的手足之情傷透了心。

另一個朋友,夫 妻二人照顧不良於行的父親與失智母親,盡心盡力。常年居住在大陸的弟弟有次回臺後,看到父親身體不好、似乎也不太快樂,就認爲一定是他夫妻二人照顧不周、 沒讓父親吃好所以營養不良。他們把年邁雙親接到自己家裡奉養,卻被自己弟弟如此無情無理批評,讓這位孝子難過了好幾天。

這就是孝子、孝女們的悲哀。照顧年邁雙親時的辛勞,被認爲是理所當然,偶爾對雙親顯露不耐之色或口出惡言時,就會被不知情的親人或路人罵成畜生;他們心中說不出的苦,又能向誰訴說?

當我們看到孝子 用包袱揹着母親去看病的鏡頭,就會感動到泫然欲泣;當我們看到不孝子痛罵或虐待父母的鏡頭,會感到氣憤填膺。至少表示孝道這兩個字,依然在民衆心中擁有相 當分量。對那些棄老父母與不顧的不孝子女,我們應該予以譴責,但是對那些無怨無悔照顧年邁父母的偶爾失控表現,旁人或許該多給些體諒。不妨問問自己,如果 今天換成是自己來照顧失能失智父母,是否能夠做得比這個兒子或女兒做得更好、更有耐性

當越來越多老人被不孝子女棄養或虐待之際,我們除了該勇於通報社服單位要求積極介入之外,對那些無怨無悔願意照顧失能失智雙親的子女,我們更該給予更多的同情與體諒,少些情緒化的指責。

作者洛杉基,北市,博,專業經理人。簡介表示,他出生於臺灣北部漁村,留美博士,曾旅居美國、中國,現長住臺北市。如蒙轉載、剪貼,需事先徵求作者同意。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