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木:中臺收藏有別 歷史是關鍵

圖、文/非池藝術臺灣大陸的收藏文化,與兩地歷史背景有深厚的關連。謝金木表示,在1949年國民黨到臺灣時,當時許多大陸的達官富人,也一併在臺灣落腳生根。此外,60幾年來,大陸文化界曾受文化大革命等歷史因素中斷收藏文化,臺灣的收藏文化,則幸運地沒有受到政治與歷史干擾,一路發展至今。

謝金木表示,許多富商像是林百里、許文龍,隨着臺灣產業發展而崛起,也承接着古代文人的收藏習慣,開始品味精緻生活。臺灣的大藏家像是黃宗宏黃任中、徐政夫、蔡逸民等人,他們收藏,也是爲了體驗藝術,與同好交流互動,並不只是想做藝術品交易與買賣而已。他舉例道,在臺灣,藏家買了趙無極畫作後,往往會請許多朋友一同來喝個紅酒來鑑賞畫作,一起享受高雅的生活。

收藏的交流與活動,在臺灣風行已久,最後還有「清翫雅集」組成收藏交流社團。謝金木說,像清翫雅集這種收藏交流的社團,在臺灣極具代表性,但也不是一時半刻就造就出來的。他解釋道,清翫雅集是臺灣藏家在收藏的過程中,受騙、上當,或者覺得鑑賞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許多藏家便慢慢匯聚起來,組成了清翫雅集。

與臺灣收藏圈相比,大陸的收藏圈,交流的風氣則尚未興起。他說明,收藏不外乎兩個條件,一是有錢與有閒、二是品味。但是,大陸因爲過去歷史事件,而讓文化有了斷裂,因此必須再用時間慢慢醞釀、累積文化財產,慢慢培養出第二代、第三代的藏家,交流的風氣纔會逐漸興盛起來。

大陸收藏圈,若要走到像臺灣清翫雅集的社團交流模式謝清木認爲,短時間可能難以複製。他分析道,雖然近年透過大陸雅昌交流平臺,藏家開始有了交流,但交流氣氛仍不像臺灣那般熱絡。…更多內容請看http://artemperor.tw/focus/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