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男童8年不說話「崩潰撞牆面對霸凌」 只因老師罵他愛講話

黃欽韋如今已成功克服選擇性緘默症,將在12日出席活動分享他的人生經驗

記者詹雅婷綜合報導

「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是《沉默不是金》(Silence Is Not Golden)一書作者黃欽韋從小所面臨的焦慮症調皮、愛說話的他在8歲那年被小學老師責罵「你不說話,沒人會說你是啞巴」,讓他決定從小學三年級開學第一天起,不要和同學們說話,但這個行爲卻逐漸失控,到最後就連咳嗽、打噴嚏、同儕們欺負也都不敢出聲,他因此情緒崩潰,甚至用頭撞牆壁自我傷害,時間長達8年。

海峽時報》7日報導,黃欽韋常常受到老師責罵或懲罰,他不但要到教室外面罰站,還會被老師丟課本或是打後腦勺。在他8歲的某個上學日,他的老師忍不住脫口「你不說話,沒人會說你是啞巴」,讓他從此認定「不說話纔是好學生」,並開始相信說話是個不可饒恕的行爲。

到了三年級開學這天起,他決定在學校時一句話也不說。沒想到,半年之後,他就連面對同學們的霸凌和排擠,他也無法吐出任何一句話,只能崩潰地用頭撞牆、撞桌子來抒發情緒。此外,他也害怕咳嗽、打噴嚏會發出聲音會引來他人注目,搭乘大衆運輸工具與他人對到眼也會倍感壓力,總是低着頭、頸部肌肉僵硬,肢體協調也受到嚴重影響,一度需要用繃帶來擡脖子

黃欽韋在學校期間沉默不語,但他在家時會開口家人交談,儘管當他感到焦慮時就會不說話。「對我來說,長時間保持安靜先是一種疾病,接着轉變爲障礙」,現年24歲的黃欽韋提到,他在9歲時確診選擇性緘默症,「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的沉默再也不是種選擇。」

▼ 選擇性緘默症是種焦慮障礙,意味着他不能和某些人或是在某些情況下說話。(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接受治療後,黃欽韋在中學四年級快結束時,成功與同學們進行第一次交談,重新找回自己的聲音,並在2015年畢業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且在2年前出書紀錄自己的生活歷程

時至今日,他是一名展覽助理人員,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順利與人談話,喜歡在閒暇時間畫漫畫和打鼓;此外,他也選擇站出來幫助與他擁有相同症狀患者

憶起治療時期的那段歷程,黃欽韋指出,「當(患者)看到有人跟他們有着一樣的情況時,他們在那個環境下會覺得有安全感,還能分享很多東西,那是最爲重要的支持。」

他進一步提到,「沒有人可以獨自過完這一生,尤其是那些經常面對漫長、艱難旅程的選擇性緘默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