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經型毒品「炸彈」侵臺 僞裝成「咖啡包」助興恐喪命

▲新神經毒品炸彈」侵臺,僞裝成咖啡包」助興恐喪命。(圖/食藥署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英國一位女研究生去年在畢業前夕找到工作,想趁父母外出時跟男友在家狂歡,卻因爲一時好奇,上網購買「Benzo Fury」(俗稱「炸彈」)藥物助興,沒想到幾小時後突然失去意識身體抽搐、痙攣伴隨劇烈心跳,急救後仍不幸身亡。

食藥署研檢組科長林美智表示,「Benzo Fury」爲歐美國家近年流行的派對藥物,目前常見成分爲MAPB,結構類似安非他命,是一種新型精神作用藥物(NPS), 因未受管制不肖業者網站上公開販售,包裝爲合法興奮劑(legal highs),並註明 「官方」、「化學研究物質」等字眼,降低民衆戒心,提升購買慾。目前此類藥物已流入臺灣,食藥署自去年3月至今,查獲件數高達250件。

林美智表示,新型精神作用藥物是指凡未在 1961 年《麻醉品單一 公約》、1971 年《精神藥物公約》受到管制,但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威脅的濫用物質。現今全球面臨了對抗新型精神作用藥物 NPS的嚴峻考驗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在 2014 年報告指出,截至 2013 年止,全球共計348項NPS,但實際上可能遠高於此。目前有234種精神作用藥物(包含酯類異構物)已列入上述國際藥物管制公約,然而各種成癮物質在非法藥物市場流通速度比以往更嚴重。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協助警察、調查單位鑑驗管制藥品案件,發現未管制新興濫用物質的型態漸趨多樣化,不僅以傳統粉末結晶型態呈現,更摻在咖啡包、花草茶葉液態飲料中,這些新成分之化學結構類似於受到管制的安非他命、卡西酮、大麻類藥物等,由於極少文獻記載,且未經實驗證實人體影響,其副作用危險性無法評估

食藥署提醒,切莫因一時好奇接觸「炸彈」遭受毒害喪命,也不要輕易嘗試不明助興物質,以免失去健康又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