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商務壓力大 專家:臺灣業界把消費者當成寶

▲《ETtoday東森新聞雲》、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資策會今日共同舉辦「臺灣電子商務發展紙上論壇」。(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金管會日前正式核發「第3方支付」執照,宣告臺灣邁入電子支付元年,主委曾銘宗大膽預估,今(2015)年下半年的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增加2成,可望躍升爲下一個兆元產業。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幼林4日則指出,今年底每10筆網路交易中,將有6筆會透過行動裝置下單,認爲行動商務將成爲業者下一個主戰場

Yahoo臺灣及香港電子商務事業副總王志仁出席由《ETtoday東森新聞雲》、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資策會共同舉辦的「臺灣電子商務發展紙上論壇」時,直言APP下載次數並非行動商務的決勝點,單日活躍用戶數量(DAU)纔是判斷APP強弱的重要指標,「下載不重要啦!每天有多少人來比較重要。」他說,帶動該數字成長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推播即時性活動

「不過,我們辦即時性活動的壓力也很大!」王志仁坦言,APP推播優惠必須有感,但有時方案太過誘人,反而會導致瞬間涌入流量過高,一不小心甚至會擠爆系統,結果就是偷雞不着蝕把米──生意沒做到,卻一天賺進上百個1星評價軟體商店劣評)。

對此,政大資訊管理系教授樑定澎表示認同,他提到,自己曾探討過網使用者經驗,發現多數民衆對行動裝置上的廣告都頗爲反感,認爲業者只要無法妥善處理,很可能只因爲一次失誤就惹惱消費者,甚至導致其APP被移除、永不再光顧。

▲《ETtoday東森新聞雲》董事長李傳偉到場聆聽,並分享個人看法。(圖/記者周宸亙攝)

面對心思細膩、注重感受的行動購物族,夠麻吉(GOMAJI)行銷副總陳麗蓉則認爲,業者可運用大數據(Big Data)概念對消費者進行個人化推播,不但時間要對,內容也不能一味只告知新品上市訊息,「我們其實也很怕,每次活動推播,卸載率都會提升一點。」她說,該公司會透過大數據分析,儘量推播消費者感興趣的優惠內容,並避開晚間9、10點等可能擾民時段

此外,陳麗蓉也提到,行動商務時代,業者的媒體操作手法、廣告投放目標都不同以往,認爲Yahoo廣告不再獨佔鰲頭,反而是通訊軟體LINE取而代之,因爲透過朋友間的分享,幾乎可達到直效行銷效果,就連成本也較刊登廣告低得多;此外,如同過去網站平臺要做搜尋引擎最佳化(SEO)般,目前APP的重頭戲則落在APP商店優化(ASO)上,「爲了衝下載排行榜,各業者幾乎無所不用其極。」

富邦媒體科技(MOMO)行銷公關部李力安表示,業者應透過APP舉辦週期性優惠活動,讓使用者知道每天哪些時段會有活動,並且儘量選在對方可用手機的時段,方便即時搶購,一旦養成習慣,消費者將定期察看APP、參與活動。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張筱祺則說:「臺灣業者把消費者當成寶一樣,推播怕干擾,又怕被嫌棄、APP被刪除,卻仍要發錢(提供優惠)給大家。」但她也質疑,誘之以利究竟要到何種程度纔算夠?擔憂業者顧着讓消費者有感,自己卻滿身血,「對產業來說,長遠發展下去未必健康。」

▼資策會產業情報所分析師張筱祺(左起)、momo行銷公關部長李力安、GOMAJI行銷處副總陳麗蓉、《ETtoday東森新聞雲》董事長李傳偉、產經研究室主任顧問戴國良、Yahoo臺灣及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羣副總裁王志仁、政大資訊管理系教授樑定澎、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柏幼林。(圖/記者周宸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