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傑:疫情之下,文旅行業如何轉危爲安?

熊曉傑時代文旅戰略營銷顧問公司董事長 首席顧問/著名文旅營銷實戰專家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我,這次疫情到底會對文旅行業帶來多大的衝擊?這個行業還會有前途嗎?

這次疫情,對於整體國民經濟衝擊都非常巨大。文旅行業更是重災區。僅以春節爲例, 2019年春節,全國出遊人次爲4.15億,收入5139億。今年春節收入基本歸零,僅此一個春節的損失,就超5000億。而且,至少在未來的三個月內,文旅行業的線下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疫情到底會什麼時候結束。最好的打算:三月份得到遏制,五一迎來第一撥的反彈;其次是,疫情得不到有效的遏止,只能像當年非典一樣,等待天氣轉暖,讓氣溫戰勝病毒,那反彈會出現在暑假;我認爲只會是這兩個結果。無法控制乃至全球漫延的假設我認爲不可能出現。因爲這場疫情如果在三月份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那就不是湖北加油、武漢加油的問題,而是全人類將一起加油的問題。這將是一場地球保衛戰。

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疫情並沒有出現拐點。但應該看到,除了湖北以外,全國絕大部分城市的防控措施是史無前例且頗見成效的。如果能夠順利度過春節後各地返工潮可能引發的危機,則除湖北外的全國性控制是有希望的。這爲我們全局性克服困難帶來了希望。

壓力絕非春節5000億損失那麼簡單

這次疫情所帶來的衝擊,遠非春節及隨後幾個月的停擺那麼簡單,它至少還會給文旅行業帶來這樣幾方面的壓力:

一,投資信心的壓力。過去幾年,中國文旅行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一派繁榮。大家只看到了頭部企業的成功,看不到頭部企業的艱辛和堅持。所以,在這一大波的投資熱潮中,相當多的投資者是盲目跟風的。他們不僅對文旅行業的底層邏輯缺乏認識,對文旅行業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缺乏瞭解。這次當頭一棒會動搖很多企業投資文旅的熱情;

二,資金的斷流會給很多企業帶來生存危機。在前幾年大幹快上的熱潮中,不少企業紛紛轉向文旅或重倉文旅。這樣的佈局如果不是因爲這次疫情,有可能爲這些企業奠定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快速發展的基石,但如果三、四月份企業不能復工,或五一不能全面進入經營正常軌道,對部分企業來說,壓力就會非常大,相信有不少企業的資金流會出現問題;

三,人才的溢出。這次的疫情,影響是全國性的。但相當而言,文旅是重災區。同時,仍然有部分行業是逆市上升的。這會導致部分文旅行業人才外流。而在目前的中國文旅行業,無論是高端人才還是中低端人才,都是相對匱乏的。這個需要企業做好人力資源的運籌。

這是見證“厲害了我的國”的時刻

這種情況下,僅靠企業自救是杯水車薪。這個時候,是“厲害了我的國”展示肌肉的時候。

對於政府來說,必須出手拯救行業。政府可採取的措施包括:

一, 減免稅收及緩交五險一金。中國企業的稅費及社會責任壓力之大每個企業都有切膚之痛。這個時候,必須放水養魚了。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一大批企業倒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的衝擊將是巨大的。如果可以減免企業3個月至半年的稅收(或返還過去3個月至半年繳納的稅收)和緩交五險一金,這相當於爲相當一部分企業續命

二, 減免租金。這個很多地方都有出臺措施。這時候,國字號的企業要發揮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如果有三到六個月的租金減免措施,相信會挽救一大批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

三, 特殊時期的金融政策扶持,包括政府的專項貼息貸款,銀行信貸政策的調整等;

這三項舉措,都需要政府強力出手。其實政府現在日子也沒有以前那麼好過,經濟轉型和貿易戰的衝擊,使我們的經濟實力受到了減弱。這個時候,真的需要痛下決心。就像很多人對危機中的企業的建言一樣,把面子先放一邊,活下來最重要。政府幾年內要將過去花在品牌建設上的費用花在救死扶傷,振興經濟上。應該暫停各種以品牌和形象建設爲目的的大型節慶、盛典、會議,包括華而不實的城市點亮工程、“化妝”工程。通過2008年的奧運會,中國已經打出了一張好牌,各地實際上沒有狗尾續貂的必要;

四, 政府要鼓勵保險行業未雨綢繆,推出化解文旅企業經營風險的針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保險產品

五, 過去喊了很多年的帶薪休假,始終得不到真正的落實。這次的疫情是個機會。這個時候,需要大力鼓勵消費。包括帶薪休假,以及延長特定節假日的假期時長。比如每年春節七天假,造成巨大的社會擠兌效應。這個在全國兩會上有專門的提案,建議把春節假期延長至九至十天。過去大家可能認爲有點矯情,但今年這個情況下,這是一個值得決策者認真考慮的問題;

六, 同樣是市場振興,國家可以通過宏觀和微觀調控,優先振興國內遊市場。從目前全球的輿情來看,這也爲我們重點關愛國內市場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我依然十分看好文旅行業

有不少朋友,都對行業非常悲觀,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這個行業。這個觀點我決不認同。理由有五點:

一, 宏觀經濟基本面依舊向好。我一向看好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我認爲中國經濟仍然處於上升通道,只是增速放緩。只要自己不大折騰,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不會有根本性改變。當然,這次的疫情算是一個天災加人禍的不小折騰。但如果我們通過這次的疫情,痛下決心,刮骨療傷,加快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經濟還是有望在短期內迅速恢復活力的;

二, 文旅行業增速超過大部分行業。從去年的數據來看,文旅行業增長的速度超過兩位數,遠超全國GDP的平均增幅,在整體國民經濟中的表現良好,顯示這個行業的朝陽性和成長性;

三, 文旅消費已成生活方式。我國2020年人均GDP預計將達到一萬左右,早已跨入人均5000美元的“旅遊社會”。中國去年人均年出遊次數已達4次,旅行已成爲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我們常說,三流的營銷是賣產品,二流的營銷是賣品牌,一流的營銷是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裡所表達的意義是,一旦某件事成爲生活方式,那它的影響力將是長遠且不可改變的;

四, 不排除外部勢力介入。雖然目前文旅行業一片紅火,甚至虛火,但我相信仍然會有新的進入者加入這個行列。疫情打擊下的文旅行業既哀鴻遍野,又是大企業或文旅行業之外的外部力量抄底收購的機會。包括線上的遊戲行業、醫藥行業,他們對於線下的娛樂場景和健康養老市場會無動於衷嗎?

五, 市場的報復性反彈。以非典爲例,非典過後的2004年,國內遊人數增長了26.6%,旅遊總收入增長了36.9%。包括我過去所服務的企業在內的一批優質的企業浴火重生,抓住機遇,在災後快速發展,成就了江湖霸主地位。

冰封期企業的十條建議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做的事更多。今年疫情期間,有一個公認的轉危爲機的案例,就是《冏媽》由線下撤檔轉爲與字節跳動合作,進行線上免費發行。這一突破創新雖然遭致傳統院線的不滿,但它顯然開創了一個先河,而且會成爲一個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文旅行業有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大膽創新和逆轉呢?這有待天才的企業家的出現,但至少絕大多數文旅企業,可以在以下方面作些思考和突破:

一,以五一或暑假市場復甦爲假設,考慮企業現金流的狀況,重新思考企業文旅佈局的節奏和規模。特別長線的,對資金需求超過企業承受力的,要慎重考慮。該壯士斷臂的,需要痛下決心了;

二,特殊時期,要認真研究政府相關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家和政府的力量,幫助企業恢復正常運營。該減免的要爭取減免,該補助的要爭取補助;

三,要認真研究市場和消費者,打造個性化的、特色化的、有競爭力的產品,開創藍海。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產品的競爭。而在中國文旅市場,有個性、有特色、滿足消費者極致需要的產品並不多。我們要認真研究行業的趨勢,研究市場的競爭環境,研究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我們在爲企業服務的過程中,非常強調企業必須首先制定和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這三個定位是路線,是綱領。路線是綱,綱舉目張。否則很有可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在各種聲音和誘惑面前亂了方寸;

四,文化與旅遊融合了一年,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文化和旅遊還是兩張皮。要充分利用好文化的力量爲旅遊賦能,尤其是融合創意、潮流的文化+科技形式會是市場的新寵。同時從運營的角度而言,文化+科技的項目雖然一次性投入成本不低,但可更新性強,尤其不易受各種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持續影響,值得重點考慮。另外,科普和研學是文旅行業經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線下體驗完全沒有辦法實現的情況下,各企業要迅速啓動線上的科普知識傳播工作,通過線上活動,保持品牌熱度和積累私域流量。比如動物園可以開啓動物醫生自媒體知識傳播,博物館可以啓動線上博物館在線課程和講座等。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VR等技術手段,實現網上景區體驗;

五,要認真做好五一、暑假以及接下來的各節點策劃。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必將到來。過去各企業在節點策劃上往往會流於形式,或急就章。因爲一個節點接一個節點,企業很難從容爲下一個節點做好規劃和推廣。現在這個冰封時期,正是大家從容精工細作的機會。在文旅行業,各大節點的生意佔全年生意的一半。這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節點活動的策劃必須放在與產品打造同等重要的地位來考慮;

六,建立系統化的文旅營銷思維。文旅營銷思維和地產營銷思維最大的不同是,一個是老火煲靚湯,一個是一劍封喉。前題是兩者的資金投入的區別。文旅營銷自成一體的思維方式是基於文旅企業營銷費用相當不足、傳播週期相對較長、可傳播內容相對豐富、產品的體驗性強、營銷的外部聯動性高等特徵。在疫情打擊下,各企業資金必然受到影響,因而那種房地產導向下的營銷思維必須作出改變。要有系統戰、持久戰、立體戰、整合戰的準備;

七,文旅行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異業合作和聯合營銷優勢。在各個行業普遍受衝擊,利潤下降,營銷費用削減的情況下,異業合作和聯合營銷是紓解文旅行業營銷乏力的重要手段。這需要超前的意識、優秀的資源體系和專業的操作能力;

八,從非典的經驗來看,最早恢復的是周邊遊市場,從短期來說,各企業要重點關注周邊遊市場的開發和經營;

九,對於有實力的大型企業來說,這次的疫情也許會是一個逢低吸納的機會。對於有品牌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從紅海中脫穎而出的機會。一批缺乏競爭力的產品和企業的倒下,必定會帶來更強大的馬太效應。那些堅持在品牌和產品打造上精耕細作的企業,將更加鞏固自己的競爭優勢。這個時候,大家過去可能有爭議的那些“沒有直接帶來銷售”的投入(其實這個論調我一直不認可。我認爲,品牌就是最好的、長期和持久的銷售。只不過,不同位置的人的看法會有差異)的價值就會得到彰顯;

十,在疫情面前,有的企業無所適從,而有的企業利用自媒體不斷髮聲。不僅保持了品牌的曝光,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在一個粉塵化傳播的時代,在一個人人媒體的時代,在一個傳統媒體坍塌的時代,沒有什麼比企業自媒體更有效、性價比更高的傳播方式了。更何況企業自媒體還自帶銷售和數據庫營銷的功能,對於積累私域流量和形成企業的戰略競爭力大有裨益。各企業必須痛下決心,組建自己的自媒體團隊和自媒體矩陣,通過持續的內容傳播,低成本、高效率地傳播和營銷。整合營銷傳播的鼻祖舒爾茨先生在《整合營銷傳播》中說了一句話,營銷即傳播,傳播即營銷。未來一定是一個內容傳播和營銷的時代。每個企業的營銷水平和營銷效果,取決於它的內容製造能力和自我傳播能力!!!作爲一個從事過16年傳媒工作和15年一線文旅營銷實戰工作的人,我一直不遺餘力地鼓吹、呼號,希望能夠影響和觸動廣大文旅企業的決策者。所以這裡我用了三個感嘆號來強化這一點。

另外,爲加快資金回籠,企業可在疫情基本緩和後採取預售票政策,通過強有力的優惠措施,提前鎖定目標消費人羣,提前回籠部分資金,並通過預約制分解人流。這些動作可以在第三方平臺上進行,但我們更建議在企業的自媒體平臺上進行,這樣既可以實現銷售,又可以收穫一批私域流量。

文旅行業是一個可以直接爲消費者帶來幸福感的行業。這也是我們這些從事這個行業的同仁們的價值和樂趣所在。

用一句話來作爲結尾,沒有過不去的黑暗,沒有等不到的黎明。

各位同仁,加油!

本文作者:

熊曉傑:時代文旅戰略營銷顧問公司董事長 首席顧問/著名文旅營銷實戰專家

16年財經媒體人,中國著名財經週刊《贏週刊》創刊總編輯。曾在中國文旅第一品牌的企業從事營銷工作14年,期間,創立“娛樂營銷+企業媒體化”兩大核心戰略,協助企業業績保持每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協助所服務企業從區域品牌成長爲中國文旅第一品牌,並不斷取得國際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