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甘苦談 動畫說故事

臺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出雲林北港飛龍大龍旗修復成果特展,爲了提升國人文物保存議題興趣,也首度推出動畫,讓民衆從中認同守護文化資產。(曹婷婷攝)

爲了讓民衆更親近文資保存議題,文化部文資局首度配合修復雲林北港飛龍團大龍旗,製作10分鐘動畫,透過小女孩視角,講述大龍旗修復來龍去脈。臺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陳柏欽說,日本《鬼滅之刃》動畫掀熱潮,讓團隊興起爲大龍旗修復工程量身訂做動畫的念頭,盼拉近民衆與文資的距離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製作於1926年,飛龍團內仍保存有1937年的火災繼續保險證,足見大龍旗價值不斐,其工法獨特,也有別於一般陣頭民俗文物。臺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投入研究、修復,更重要使命是要將修護成果推廣給更多人認知:「臺灣有跟別人很不一樣的文物!」

陳柏欽說,除拍攝修護歷程紀錄片,這次也特別推出動畫,講述大龍旗修復來龍去脈,期盼透過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大家認識文資保存、修復,其實就近在你我身邊。昨天配合大龍旗修護成果特展開幕也安排動畫首映,大人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

動畫從一個小女孩第一次在廟會看見大龍旗說起,女孩被眼前精美旗面上的青蛙所吸引,展開對話,青蛙嘆着自己老化,女孩安慰青蛙並相約隔年再見面,日後大龍旗因老化毀損被收納存放,之後進入修復,當再度問世,當年女孩已成阿嬤,暌違半世紀再跟記憶中的大龍旗相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