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厝港溼地打造環教生態廊道 自行車景觀大橋10月中完工

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將連接許厝港溼地與草漯沙丘地質公園,預計今年10月中旬完工。(海管處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市府規畫設置許厝港低碳轉運站,預計今年10月開工。(海管處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園市許厝港溼地爲北臺灣最大海岸型溼地,擁有國家級水鳥生態,是不少野鳥迷的追鳥夯點,桃市府規畫系列沿海建設,包括以鳥爲本的新亮點工程與服務性設施E化升級,其中民衆相當期待的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估10月中完工,另低碳轉運站將設於臺61快速道路橋下,預計10月開工,遵循生態覆育迴避原則,活化閒置空間,提供低碳漫遊空間。

桃市府海岸管理工程處近日在說明會分享各規畫進度,其中預估將於10月中旬完工亮相的「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連接許厝港溼地與草漯沙丘地質公園,全長200公尺,採低度生態干擾與環保工法,減少日後維修成本,未來遊客可騎單車或步行穿越2處,將成濱海旅遊新亮點。

「許厝港低碳轉運站」將設於臺61快速道路橋下,規畫設置汽機車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休憩廣場、多功能廁所、雙向自行車道與自行車租賃站等設施,盼遊客以低碳運具進入溼地遊玩,以保護生態、節能減碳爲主軸活化橋下空間,估今年10月開工,工期約180天,有望藉此爲核心替沿海觀光吸引遊客人潮。

目前細部設計已覈定的「許厝港人文歷史廣場」,紀念許鳳與郭光天等先民開墾歷史,海管處爭取預算中,啓用後將成濱海自行車道休憩點;同樣完成設計的「許厝港溼地景觀公園」,以不影響野鳥生態爲原則,規畫觀察區、保育區與環境教育等設施,讓野鳥迷可靠近觀察,經費將分2年編列,日後將導入深度探索、教育與觀察相關活動;另桃園濱海綠色廊道造林計劃,將以許厝港溼地覆育區作示範區,將媒合企業與在地社區植樹志工,預計種下16800棵樹。

E化服務性設施項目中,海管處打造5星級濱海景觀廁所,採遠端智慧化管理,後端可即時監控廁所氣味、人流、求救訊息與廁紙用量等警示,以及時派遣人力提供遊客乾淨便利空間;另海管處也排定於市內11條重點河川出海口定期清淤,若遇劇烈天氣例如颱風,也會啓動緊急清淤作業。

對於傳統捕撈技藝的捕鰻漁業管理再造,市府擴大辦理地景藝術創作活動,吸引多組團隊參與,不僅讓更多人認識捕鰻業,也規劃生態旅遊,增加漁民在非捕魚季的收入;2019年啓用的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具備多項功能包括污染預警、環品監測、危險海象示警等,掌握死角的即時觀測可加速污染事件來臨時的應變速度,是保護海岸環境不可或缺的角色。

海管處長林立昌表示,桃園沿海環境教育場所密度高,擁有建構生態教育廊帶基礎,盼系列建設從許厝港溼地串連起草漯沙丘、觀新藻礁、新屋石滬與濱海植物園等,打造全臺最大具有環境生態教育特色的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