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末患福音!衛福部擬開放「免疫療法」 最快8月上路

癌末福音衛福部擬開放「免疫療法」,最快8月上路。(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衛福部今(8)日預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草案,最快有望8月上路。對於醫事司公佈草案,臺灣癌症細胞免疫協會理事長紀君霖表示,欣見政府單位重視並願意透過法規嚴謹看待,未來施行免疫細胞療法僅限於醫院,不僅可以杜絕漫天喊價生技公司及診所,更希望經主管機關審覈通過後,各醫院施作費用能明確公佈。

免疫細胞療法是在高度管制清潔度實驗室,將自體免疫細胞進行復雜的體外處理及擴增數目,再透過改造基因排序方式輸入體內過程中不會產生噁心、嘔吐、掉髮等副作用,僅有少數病人出現發燒、皮膚紅腫情形,但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癌患接受治療後,可拉長身體休息時間,爲下次化療做準備。

近年來許多癌末病患到化療無效階段,都會尋求免疫細胞治療續命,但礙於臺灣醫療法規只限於人體試驗,不少癌患因「等不了」,只能改赴已開放的日本求醫,交通與治療花費相當可觀。

▲免疫細胞療法是將自體免疫細胞進行復雜的體外處理及擴增數目,再透過改造基因排序的方式輸入體內。(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今日公佈的草案中,開放自體免疫細胞與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等6項治療,其中血液腫瘤淋巴癌多發性骨隨瘤等病患,可進行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實質癌症第四期病患可接受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包括CIK、NK、DC、DC-CIK、adaptive T細胞治療。

皮膚有缺陷者,可接受自體母幹細胞移植或自體間質幹細胞移植;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者,可接受自體軟骨細胞移植術大面積皮膚燒燙傷病患,則可接受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

紀君霖表示,臺灣細胞免疫療法仍在萌芽階段,但以國外經驗及病人身體狀態考量,施作對象不應限於癌症四期,應放寬至接受過化療放療及手術後之病人,還能有一個選擇權機會

此外,由於未來任何一個環節都與病人安全息息相關,因此紀君霖特別強調,實驗室應具備更詳細的認證規範人員訓練計劃也應更爲透明公開並獲專業認可,才能夠保障病人在治療上更爲安全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