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吃罐頭中「肉毒桿菌」 66歲嬤全身肌肉麻痹治療中

罐頭膨脹、有異味別買,吃前最好高溫煮過。(圖/東森新聞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疾管署今(23)日公佈今年首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66歲屏東縣女性於2月25日出現口齒不清、全身肌肉麻痹症狀,前往醫院就醫,住院中陸續出現吞嚥困難、眼肌麻痹、四肢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於3月9日確診爲肉毒桿菌中毒,目前仍在呼吸照護中心治療中。

地方衛生局調查個案發病前曾食用鰻魚罐頭、海苔醬及魚鬆,經採集剩餘的鰻魚罐頭送食品藥物管理檢驗後,檢驗結果陰性,目前同住家人4人皆無症狀;另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11-2015年國內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爲6、0、1、0、2例,均爲散發性病例。

疾管署表示,本次案例無法證實是由食用罐頭食品所導致,但未經完全滅菌處理之食品於製作或包裝過程可能遭受肉毒桿菌孢子污染,加上密閉或真空等缺氧保存環境時,都有導致肉毒桿菌中毒之虞。因肉毒桿菌毒素不耐熱,煮沸加熱10分鐘即可破壞,家庭自制醃製及真空包裝食品食用前應先澈底煮熟,以確保飲食安全。

疾管署呼籲,由於肉毒桿菌中毒之後,如未即時醫療介入將有相當高的致死率,也提醒臨牀醫師提高警覺,如有發現腸胃道症狀或疲倦,並伴隨視力模糊、瞳孔放大眼瞼下垂或由上到下肢體無力等類似肉毒桿菌中毒之神經學徵狀,應立即通報衛生單位以利立即提供肉毒桿菌抗毒素,並給予病患妥適的照護,降低患者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