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專家法人估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低於1%

中國財經媒體第一財經11日發表最新的經濟調研報告,作出上述預測。而另一家財經媒體財新則歸納中國內外13家法人對今年第2季GDP增幅的預測值,結果平均值也僅0.8%,最低與最高介於-1.0%與2.0%之間。

中國經濟學者、「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指出,今年經濟的谷底可能在第2季出現,第3季則可望有明顯回升。而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的是,鑑於4、5月供需兩端出現急劇停滯,6月的反彈可能只是勉強使第2季經濟運行擺脫負成長局面。

報告指出,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5.5%左右」的全年成長目標,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但需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如今2022年已過半,實現這一目標面臨更大的挑戰。爲保證目標基本完成,「穩經濟一攬子」措施需要進行擴容和工具的創新。

中國經濟專家在報告中指出,要實現「5.5%左右」的全年目標,財政政策需偏重受疫情衝擊嚴重的行業,貨幣政策則應發揮總量和結構工具優勢,支持製造業等重點領域。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直指,中國官方迄今爲止宣佈的政策仍較溫和,依然偏緊的防疫措施可能影響宏觀寬鬆政策的有效性。而已發佈及計劃發佈的包括可能發行特別國債等政策,尚不足以緩解經濟下滑壓力。

王軍建議,中國政府可增發人民幣1兆元(新臺幣4.4兆元)以上規模的「抗疫紓困特別國債」;併成立1兆元級別的「促消費特別基金」,向中國特定羣體或全體民衆發放消費券;且提前下發2023年的專項債額度,在今年第4季就開始使用;同時繼續降準降息,儘可能降低融資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認爲,中國官方推出增量財政政策是明智的,但能否有效穩住經濟大盤,最後將依賴於能否高效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編輯:邱國強/楊升儒)11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