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強化5趨勢 經濟學家:民粹主義和大國衝突時代來臨

沃夫認爲,中美關係緊張將持續迫使各國選邊站。(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首席經濟評論員、前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沃夫(Martin Wolf)預測世局,認爲技術、不平等、債務、去全球化、政治緊張5大力量疫情期間增強,會對2025年以後的世界產生影響,「在一個民粹主義大國衝突時代,維持充滿活力的世界經濟、維護和平、管理全球公共領域將更加困難。」

技術力量,沃夫指出計算和通信技術進步重塑人類生活和經濟,居家辦公已經變得可能,到2025年遠程工作雖不會完全取代現有模式,卻會在工作型態中佔據一定比例,這結果可能造成跨國工作者「虛擬移民爆炸式增加。

各種力量環環相扣,這種技術力量也會強化不平等力量。許多高薪辦公室職員可以居家工作,但很多更低薪者不能,因此有權勢成功人士會變更成功,弱勢者會變更弱勢,這種在疫情期間加劇的貧富分化程度即使在疫情落幕後可能也不會降低。

債務過去40年在全球各地都在增加。當危機中斷民營部門借貸能力時,政府會接手充當放款者,過去在金融危機時出現的現象也再次出現在疫情中,去年底全球債務是產出的321%,到今年6月已增加到362%,這種增幅和平時期前所未見。

全球化雖不至於導致國際交流完全消失,但也很可能變得更加區域化和虛擬化貿易增速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就已放緩,原因包括機會枯竭、全球貿易自由化缺位保護主義擡頭,疫情加快這種趨勢,顯著的結果就是各國都在設法讓生產供應鏈迴流,或至少別再集中於中國大陸,而近期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與中國、韓國、日本、紐西蘭澳洲簽訂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是區域主義的象徵。

政治緊張包括3方面,首先是西方民主可信度下降,威權主義和中國官僚專制的力量月來愈強大;其次是民粹主義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興起,拜登(Joe Biden)勝選使民粹主義遇到挫敗,但川普得到大量選票表示,民粹主義依然有市場。最重要的是中美關係日益緊張,正迫使各國選邊站,川普雖然敗選,但把疫情歸咎於中國的說法有很多美國人認同。

沃夫認爲這5大力量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發揮作用,疫情只是將世局的動盪凸顯出來,而非始作俑者,美國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敗選給世界喘息空間,但挑戰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