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胚胎師、設備 幸孕三關鍵

TFC胚胎技術長正透過最新型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觀察胚胎髮育狀況。圖/TFC提供

2020年臺灣人口邁入負成長,不孕求診的人數卻逐年創高,根據國健署剛出爐的107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有將近4萬人展開不孕療程,較106年成長5.3%!晚婚晚育環境污染、職業傷害及生活壓力影響,造成不孕的原因不勝枚舉,不僅需要專業醫師,更需要有經驗的胚胎師,以及完善的實驗室設備,三個選項都是必要考慮的關鍵幸孕指數

擁有30多年經驗的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鬍玉銘認爲,生殖實驗室就像女人的「大子宮環境」,將取出卵子精子,在體外做受精;而胚胎師就是隱身其中的「幕後推手」,在顯微鏡下篩選出好精、好卵,結合成好胚胎,才能植入子宮,完成創造出新生命的第一步。

胡玉銘表示,研究證明,實驗室的環境及空氣品質會顯著影響胚胎着牀率及活產率,因此,2018年由國際生殖醫學專家制定了「開羅共識標準,嚴格監測溫度溼度、壓力、落塵、VOC等環境項目,且即時連線管理員調整誤差。例如,取卵後,卵子進到實驗室、培養箱直到植入之前,中間過程就要維持恆溫37度,即便些微誤差,短時間內就可能造成生殖細胞耗損。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正是以「開羅共識」爲目標設計高標準生殖實驗室,並且引進2019年最新胚胎縮時攝影培養箱,讓胚胎全程在低侵擾的培養箱內直接進行培育、觀察及篩選,維持胚胎好品質。

而胚胎師則是實驗室的主角,參與創造上萬個新生命的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胚胎技術長曾靖雅說,胚胎師的工作很精密,像是「洗精蟲」,就要從上億顆精蟲中,用培養液沖掉精蟲身上雜質精液,選出好的精蟲數量;並在濾泡液中找卵子放入培養皿,再加入精子,讓他們結合成胚胎,之後再用極細微吸管一一去掉周圍顆粒細胞,這也是俗稱的「拆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