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杯飲料!20多歲B奶妹「暴升2罩杯」…確診罹癌了

▲一名年輕女子愛喝含糖飲料,不僅體重飆升, 還間接導致罹癌。(示意圖記者許力方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臺灣過重及肥胖比例亞洲第一!根據2013~2016年的調查顯示,成人肥胖盛行率高達45.4%,許多疾病也與「胖」脫不了關係。一名20多歲體重破百的女子就醫驗尿蛋白,向醫師自爆從國中開始,一天要喝1、2杯含糖飲料,「只要沒喝就全身軟趴趴」,不僅體重飆升,她還發現乳房升級,醫師一檢查驚覺不妙了。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指出,臺灣人罹患「代謝症候羣」的人數高居全球第2名,臺灣19歲以上成年人每5箇中就有一個出現三高症狀肚子開始變大,不僅引發肥胖,還會影響心臟及腎臟,「其實它也是癌症很好發的因子」。

洪永祥分享,曾收治一名20多歲體重破100公斤的女子,因小便泡泡就醫驗是否有蛋白尿,一檢查還發現她血壓高血糖也高,「就是代謝症候羣,還沒到糖尿病」。女子自曝國、高中時體重才50~60公斤,但每天都要喝1~2杯含糖飲料,已有糖癮症跡象,「她描述說她只要一天沒喝飲料,全身就是軟趴趴,就沒精神一定要喝糖。」體重也跟着狂飆

▲女子單側胸部原本B罩杯變成D罩杯,醫師認爲不太對勁。(圖/截自《醫師好辣》YouTube)

「代謝症候羣醫生幫不了你什麼忙!」洪永祥將她轉到減重班,效果仍不彰。某日她再回診追蹤蛋白尿,向醫師透露其中一邊乳房從原本B罩杯升級爲D罩杯,讓醫師當場愣住「這個就不對了」,請她至一般外科進行乳房攝影,被確診爲乳癌第二期。

洪永祥認爲,該名女子屬於「病態性肥胖」,罹患乳癌與肥胖有關,後面還可能因糖尿病落得洗腎的下場,恐接二連三引發健康問題,因此建議她與外科醫師討論進行縮胃手術,半年後成功瘦下50公斤,先前的三高問題通通不見。醫師建議,若已努力運動、控制飲食還是瘦不下來,BMI超過35以上者可考慮透過手術改善,很多慢性疾病風險有望下降。

乳房外科醫師陳賢典解釋,乳房腫瘤存在許多特徵民衆可得特別留意,不管在自我檢查或健檢過程中發現「腫瘤形狀怪怪」的要非常小心。一般而言,典型良性的腫瘤應該形狀規則呈圓形橢圓形邊界清晰、內容均勻,若看到形狀怪異,邊界在影像上模糊不清,要留意有病變可能。

陳賢典接着說,腫瘤的穩定性也是重要因素穩定度高、危險性較低,若腫瘤在時間變化較大,尤其在3~6個月相當短的時間內大小或形狀、內容穩定度有變化,也要特別小心。再來,一般良性腫瘤通常穩定且不會太大,若有腫塊感覺超過2、3公分以上,即使外型規則,仍存在潛在的病變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