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器人耕田 日本2020年前全面無人化

科技部今(4)日於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8智慧科技於農業生產應用國際研討會」。(遊升俯攝)

農業生產朝向智慧化無人耕作日本今年在水稻耕作上啓動機器人助耕,預計2020年之前全面達成無人化。

日本農研機構農業技術革新工學研究中心領域八谷滿,今(4)日在科技部主辦的2018智慧科技於農業生產應用國際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說明日本智慧農業的概觀

八谷滿表示,日本從事農業人口約175萬人,平均年齡67歲,在60至69歲之間的人口就佔了3分之2,且預計五到十年間會慢慢退休,未來將由剩下3分之一、約50萬到60萬的人口,支撐日本農業,因此他們必須擁有較以往高三、四倍的生產力,才能負擔現在的耕作面積,開發智慧農業相關技術是必要的。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6年宣示爲農業導入機器人技術,因此革新工學中心開始開發機器人技術,八谷說,目前完全導入機器人耕作水稻田仍存在問題,但從今年開始,會先讓機器人駕駛農機在前耕作,再由人所駕駛的農機跟着做,並同時監看。他說,此研究從政府得到的輔助金已執行完畢,目標要在2020年前讓耕耘技術達到完全無人化。

不過,八谷也指出,日本農地面積多爲30公畝到1公頃規模,若要讓農機耕作更有效率,也需要更大的耕作面積。他並指出,水稻耕作光耕耘機自動化沒有用,曳引機插秧機都必須自動化,但若非熟練的作業員,可能無法操作農機走出理想的耕作路線,目前仍在開發能順暢轉向插秧的自動化農機。

八谷也提到,要掌握農機的精確位置,車用GPS只能定位到2、3公尺,但農機定位需要精準到2、3公分,目前RTK-GPS(Real Time Kinematic GPS)的技術雖然精準,但要價150至200萬日圓,對生產者來說太高,目前革新工學中心利用日本所發射以亞洲範圍爲主的4枚衛星,開發準天頂衛星收信器,將能降低成本到10萬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