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作纔有希望 臺灣中心盼幫忙敘利亞難民

臺灣雷伊漢世界公民中心執行長裘振宇日前出席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SDGs講座,分享中心建造碰到的挑戰與溝通過程。(林瑞益攝)

「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以下稱臺灣中心)執行長裘振宇,日前出席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SDGs講座,分享中心建造碰到的挑戰與溝通過程,令他深刻體悟「有工作纔有希望」道理,也盼望各界對敘利亞難民持續關心與伸出援手,包括支持「1001喵(汪)」活動

「臺灣中心」爲我國出資土耳其南部哈泰省雷伊漢勒巿提供土地部分資金共同建造的「人道建築」,預算僅臺幣1200萬元,自2016年至2020年10月9日建築主體完工營運,盼爲這座飽受戰火摧殘的苦難城市居民重建希望,而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幕後推手就是裘振宇。

裘振宇是臺灣人任教於土耳其畢爾肯特大學,也是專任教授中唯一亞洲面孔。裘表示,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逾560萬人逃離家園進入黎巴嫩、約旦、土耳其等多國,土耳其政府收容逾360萬名難民,而近敘利亞邊境人口僅10萬人口的雷伊漢勒巿,卻涌入12萬名難民,其中甚至夾雜恐怖分子,導致不斷遭受炸彈自殺攻擊,成爲受苦難最深的城市,這也是臺灣與土耳其合作主因:建立臺灣中心。

裘振宇很感謝好友導師廖明彬,特地飛到當地點醒他「你在雷伊漢勒市,誰都要幫。從市長開始,你要一路幫下來,否則你誰都幫不了,絕對幫不了社會底層的難民。」

「1001喵(汪)」活動是由臺灣中心與雷伊漢勒市當地5個非營利組織共同合作,教導敘利亞與土耳其婦女從事精緻手工創作運用傳統編織技術,以及可愛活潑的現代設計,結合當地特產,成爲感動人心的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