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峇裡返臺「全身痛」 夫妻以爲染登革熱...就醫傻了

▲遊峇裡返臺「全身痛」,居然不是登革熱。(圖/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北部一對年近40歲的夫妻,去年12月12日由印尼峇里島旅遊蚊子叮咬,回臺後分別於15日、18日出現發燒症狀原本以爲是登革熱,檢驗結果竟是公病疾管署呼籲,印尼12月至4月已進入雨季,民衆前往流行地區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另屈公病同樣透過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傳播病毒,目前國內氣溫仍適合病媒生長,請民衆持續落實戶內外生源清除,降低疫情風險

疾管署表示,其中女性個案12月18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出疹等症狀至診所就醫,醫師診斷疑似登革熱後轉至醫院治療,經通報檢驗於12月21日確認感染屈公病。衛生單位進一步調查個案接觸者發現,其丈夫曾於15日出現發燒症狀,隔天就醫時醫師診斷爲流感,衛生單位22日採檢,29日確認感染屈公病。

目前兩人症狀均已改善,其他同行者和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進行疫情調查、孳生源清除及衛教等防治工作,將持續監測疫情至1月17日。

▲印尼12月至4月已進入雨季,民衆前往流行地區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我國自2007年起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94例確定病例,均爲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54例、菲律賓15例等東南亞國家爲多。2016年累計14例,病例數僅次於2013年29例,感染國家以印尼7例爲多,印度斐濟羣島各2例,菲律賓、吐瓦魯及巴西各1例。

疾管署提醒,民衆前往病媒蚊流行地區旅遊、探親經商,應落實個人防蚊措施,於身體裸露處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並穿着淺色長袖衣褲,居住在有紗門紗窗房舍,以避免遭病媒蚊叮咬。旅遊期間或回國後如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肌痛、出疹及關節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等,以利醫師及早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