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燃料棒年花數百億 國安示警:廢核恐衝擊臺美關係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臺灣反核民意高漲,政府仍不願貿然宣佈停建核四。根據媒體27日報導指出,除避免違憲爭議關鍵仍在於政府每年向美國進口燃料棒等相關費用數百億元,這不僅涉及國家戰略軍事安全,還有衝擊臺美關係考量,更有國安高層人士形容「這是不能說的秘密」。

▲第四核能發電廠存廢引發爭議。(圖/取自臺電公司網站)

美國在臺協會前臺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日前公開表示,對核能說「不」很容易,要找到替代能源很難。臺北美國商會資深總監沙蕩示警「臺灣放棄核能發電,必須權衡嚴重電力短缺與發電成本大幅提高風險」,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對臺灣核能政策高度關切。

媒體指出,總統府、國安系統日前也就核能政策進行評估。基於臺灣能源99%以上依賴進口,其中8%是鈾燃料棒,比例雖不高,發電量可達到18%,核能不僅攸關經濟發展,也涉及國防外交與國家戰略等諸多考量,主張短期內不能輕言廢核,穩健減核纔是可行方案

媒體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澳洲是臺灣主要鈾礦進口國,但仍須送往美國提煉製成鈾燃料棒。包括鈾燃料棒、核四諮詢費用,臺灣每年至少付給美國至少數百億元,這是一筆極大的商機。臺美雖簽訂商業契約,背後又牽涉複雜政治問題

媒體指高層憂心,核三廠即預定民國107年(2018年)停役,倘若核四終止運轉,難保美國不會有意見;美豬問題已難處理,再加上核四議題都可能會衝擊臺美關係。

不過,對於廢核是否衝擊臺美關係,原能會主委蔡春鴻持樂觀看法。他說,臺灣不論採購鈾礦或燃料棒都是商業行爲,只要一切依照合約進行,美國不見得會反彈,核四目前重點仍在於確保安全問題。

蔡春鴻表示,不論政府核能政策如何決定,未來鈾燃料棒只是買多買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