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冰幾天能吃?醫:誤食這種恐終身洗腎

一名男童食用冰了6天的魷魚腹瀉、血便,引發溶血尿毒綜合症醫師表示,未來有一半機會恐成慢性腎衰竭,還可能需終身洗腎。(示意圖/達志影像)

海鮮回家後到底能冰幾天?許多人習慣什麼都往冰箱塞,又不管放了多久就煮來吃,小心釀成大禍!一名男童因爲吃下冰了6天的魷魚,出現嚴重腹瀉、血便,還引發溶血尿毒綜合症,醫師診斷後表示,未來有一半機會變成慢性腎衰竭,甚至可能需要終身洗腎。

香港01》報導廣東省東莞市一名11歲男童的母親表示,9月29日在超市買了魷魚後,剛好遇上中秋節返鄉,因此魷魚一直放在冰箱冷藏,直到10月5日,男童與姐姐獨自在家時,姐姐纔將冰箱裡的魷魚煮來吃。沒想到男童吃完後,出現嚴重腹痛、腹瀉及血便情形,甚至痛到連話都講不出來,被緊急送醫。

醫師診斷後表示,男童可能因爲吃了變質的魷魚引發「溶血尿毒綜合症」,後來病情雖然暫時好轉,但病發後的2至4周十分重要,仍有約一半機會可能演變成慢性腎衰竭,需要終身洗腎。至於男童的姐姐因爲知道弟弟喜歡吃魷魚,因此用餐時把魷魚幾乎都留給弟弟吃,自己吃的份量很少,所以逃過一劫沒有病發。

「溶血尿毒綜合症」的症狀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腎功能衰竭和血小板減少,是小兒急性腎功能衰竭常見的病因之一,根據東莞市婦幼保健兒童重症監護室副主任周新龍指出,變質的肉類、海鮮,吃了之後很容易感染。

醫師表示,常溫下海鮮只能保存4-6小時,冷藏大約能存放3-5天,雖然冷凍可以放4-6個月,男童家人買回魷魚後只有放冷藏,加上魷魚可能在賣場已經放了一段時間,買回去又放了6天,可能早就不新鮮了;此外,也有可能因爲沒有完全煮熟造成食物中毒、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