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承東亮大招,華爲又一次遙遙領先,視覺智駕能“吊打”特斯拉?

正如我們之前預料的那樣,面對小米SU7(參數丨圖片)的風頭正勁,華爲絕不會坐視不理。

在4月11日舉行的鴻蒙生態春季溝通會上,餘承東把之前上市纔沒多久的智界S7,又拿出來重新“上市”了一回。

不過,別以爲這是“炒冷飯”,因爲這次,餘承東又亮了“大招”。

這就是華爲的視覺智駕方案。

提到視覺智駕,大家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特斯拉。畢竟,特斯拉是最早沿着這條技術路線做智駕開發的企業。

不同於目前主流的高階智駕方案,這條技術路線,可以不依賴激光雷達。只使用毫米波雷達和高清攝像頭達成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

這條技術路線的優點是單車的零部件成本能夠大幅度降低。雖然激光雷達近年來的BOM成本已經在不斷下降,但爲了發揮出感知硬件的作用,還需要與之配套的高算力芯片,整體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餘承東此前就多次表示,鴻蒙帶激光雷達的高階ADS方案,如果售價在30萬元以下,都是要虧本的。

但是,視覺方案也有自己的弊端。一是在某些極端場景(譬如大雨濃霧天、強逆光)下,識別可能會出錯。二是如果要應對像鬧市城區那樣複雜路況,不依賴激光雷達的純視覺方案,同樣需要非常大的代碼量和算力爲支撐。

對此,特斯拉的方案是借用端到端的AI大模型取代傳統的感知、描述、預測、規劃等模塊,將駕駛決策交由AI神經網絡去做。但最高級別的FSD因爲一直不能落地,閹割版的EAP實力又差點意思,因此這條技術路線在國內市場的認可度相對較低。

那麼,華爲又是怎樣做的呢?

在這次發佈會上,智界S7入門級的Pro車型上就展現了華爲對視覺方案的思考。

硬件上,智界S7 Pro版用了 10 個側向與前後向感知攝像頭,外加 3 個毫米波雷達以及 12 個超聲波雷達進行融合。軟件部分用了 GOD 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RCR 道路拓撲推理網絡。功能上不依賴高精度地圖實現了全國都可以開的高速領航。

從硬件配置來看,Pro版與MAX的感知硬件差距僅爲激光雷達。但智駕算力上,PRO版應該爲48T,MAX版則應該是200T。

據媒體實測,這套方案的效果還是相當OK的,無論是高速NCA還是APA泊車,實力都可以“吊打”特斯拉的 EAP。那怕和華爲高階版的智駕系統相比,這套純視覺方案的表現也是可以在各種高速領航系統中保持第一梯隊的實力。

考慮到該方案更低的硬件成本,假若進一步向下普及,殺傷力還是非常恐怖的。

功夫拍案

面對智電變革的“下半場”,華爲又一次讓我們看見其手裡“武器庫”的強大。

儘管這次發佈的視覺智駕方案,表面上還是華爲高階ADS的“平替”。但如果技術進一步成熟,不排除華爲的智駕也會逐步向純視覺方案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