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黑熊往下跑才逃得掉?「黑熊媽媽」黃美秀:以訛傳訛

臺灣黑熊其實更害怕遇到人。(圖/取自臺灣黑熊保育網)

記者陳薇安/採訪報導

《ETtoday新聞雲》6日報導「民衆驚見大雪山臺灣黑熊出沒!巧遇勿裝死、安靜快閃」,有網友說,熊前肢較短不利下坡,遇熊「往下坡跑才逃得掉」。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長黃美秀表示,那是以訛傳訛的說法,「熊的時速高達50公里,往哪跑只能看當時的地形判斷。」

▼「黑熊媽媽」黃美秀。(圖/取自臺灣黑熊保育網)

「黑熊媽媽」黃美秀是國內第一位針對「臺灣黑熊」進行長期野外研究的女性,對於網友間傳言,因熊前肢較短,利於爬上坡卻不利下坡,遇到熊要「往下坡跑才逃得掉」,她笑說不知道「往下坡跑」的說法是從哪來的,「熊的時速高達50公里,往哪跑只能看當時的地形判斷。」熊跑那麼快,如果照網路謠傳,往低處跑逃得掉嗎?

黃美秀解釋,黑熊的嗅覺和聽覺很靈敏,「95%以上的熊會避開人」,除非當時熊位於背風處,而人在迎風處,風向導致熊沒能聞到人的氣味,纔會讓人、熊相見,且地點常在轉彎處;萬一遇到熊,千萬不要爬樹,因爲熊爬得比你快,也不能裝死,熊會吃腐肉;應保持冷靜、不要大動作狂奔或尖叫,先靜靜站着再離開。

黃美秀投身「臺灣黑熊」野外研究已15年,可說是「臺灣黑熊」的代名詞,她也藉此爲熊澄清,「臺灣目前沒有發生過熊攻擊人的事件」,一般情況下,熊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人類的存在讓牠們受到威脅,纔會發出「威嚇」的動作,並不是在「攻擊」。

「臺灣黑熊」是臺灣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分佈在全臺低至高海拔人爲干擾較少的森林地帶,喜歡中海拔闊葉林和針闊葉混生林的棲息環境。雖屬食肉目熊科,卻是以植物爲主食的雜食性動物。夏、秋兩季的活動量比較高,秋、冬季殼鬥科果實盛產時,活動的頻率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