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不如預期 彭啓明:難道要出大災難才準嗎?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怪臺泰利來去匆匆,氣象局和專家之前一再強調,將爲全臺帶來豪大雨結果卻出現極大落差,被質疑「報不準」;連導演吳念真也指出,事前要大家繃緊神經」卻往往虛驚一場。氣象達人彭啓明21日在臉書抱屈,本來就有風險的難度,「沒放假要罵、雨量沒報準要罵,難道真的要出大災難大家纔會覺得報得準?」

▲彭啓明在臉書張貼和金銘(小雨點)合照,抱怨雨量預報不準捱罵(圖/翻攝彭啓明臉書)

氣象局今天凌晨2時解除陸上臺風警報,泰利目前已經轉弱爲熱帶低壓,以每小時43公里速度東北方向,然而原本預測這幾天嘉義屏東山區累積降雨最多達1200至1500毫米,實際上卻不如預期多。對此,氣象局解釋,一開始提供的是初步預估值,讓救災單位參考,隨着現況和預測機動修正;這幾天南部的「超大豪雨」和海邊風浪應該都符合預測。

就有臺北網友就質疑,感覺颱風威力沒有像媒體報的誇張,是氣象局判斷有差異還是媒體誇張化?甚至有學生反而慶幸今天沒有放到颱風假,因爲最近適逢期末考周,一旦放了恐怕擔心延誤即將到來的暑假。

吳念真20日更在臉書PO文,「是我多疑了嗎?」覺得這幾年來,只要事前媒體和政府沒當一回事的氣象特報,經常是一場災難,而事前大張旗鼓或要大家「繃緊神經」的,卻往往虛驚一場。不過,他最後也提到,還是寧願不要有災難突發。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就指出,颱風只是「配角」,西南氣流纔是本週降雨的主體,今天中、南部山區還會繼續下雨,預計會下到明天,「時間還沒到,怎麼曉得對不對?」就算要檢討明天也不遲。他指出,預報本來就有誤差,太早要求預測長時間的累積降雨,其實已超越目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