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留美碩士:不是不想回臺,而是在大陸纔有未來

圖、文/遠見雜誌

六年級生,永擎人力資源上海公司總監於佳玉,來到上海之後,才知自己潛力有多大。即使很累、病痛不斷,她仍是樂此不疲,全力以赴。如果沒來上海,永擎人力資源上海公司總監於佳玉,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會這麼大!晚上9點多,上海黃浦區一棟辦公大樓19樓,其他同事陸續下班,只剩於佳玉一人挑燈夜戰,爲了一個全新的案子奮鬥,晚飯也沒吃。 「工作、工作、工作,」1976年出生,單身臺灣人、留美碩士、也在美國工作過的於佳玉,自2010年11月來到上海後,幾乎天天過着這種日子。

兩年多前,永擎臺灣總部看好大陸獵人頭巿場,準備在上海籌設分公司,於佳玉自告奮勇外派,從無到有、從硬體軟體,逐一建置起上海辦公室。如今漸入佳境,2011年虧損、2012年接近打平,預計2013年可能獲利。但因公司還在起始階段,爲了節省成本,很多費用不能報銷,即使她的名目月薪約2萬元人民幣,但扣掉交際費、4000元房租、及日常開銷,每月最多存3000多人民幣。

因爲工作、生活雙重壓力,她時常失眠,剛睡醒就頭痛 ,經常一大早吞顆維他命B、喝杯咖啡就去上班。近幾個月來,爲了省錢,她開始到住家附近傳統菜巿場買菜,自己下廚;而且收集自己及朋友寶特瓶,一個賣一毛錢,平均每月多20元人民幣。「聊勝於無,不無小補,也做環保,」她說。不是不想回臺,而是在大陸纔有未來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都很難相信於佳玉雖掛名總監,但生活卻相當刻苦。問她,爲什麼還願意待在上海?沒想過跳槽嗎?「在大陸,纔有未來,」外表聰明幹練、個性平易近人的她說,頭洗一半,只能繼續洗下去。其實,像於佳玉這樣到大陸發展的六年級生,有不得不的原因。從2000年開始,臺灣經濟成長趨緩,人力飽和。例如在獵人頭產業裡,主管位階大多被四、五年級生卡位,六年級生想要升遷並不容易。因此當有機會往上海,她便自告奮勇。她畢業於新竹中華大學國際貿易系,後來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韋伯斯特(Webster)大學取得國貿碩士學位。之後,她加入一家法律事務所,擔任法務助理,負責協助迪士尼 (Disney)、華納兄弟(Warner Bros.)、三麗鷗(Sanrio)和耐吉(Nike)等公司的商標侵權案件。原本,她打算在美國工作、生活,也順利取得美國國籍,但因父母年事已高,只好在2007年回到臺灣投身人力資源工作。

打破舒適圈,和上海人擠地鐵

只是,前進中國大陸,比她當初回臺遭遇的挫折還要大。 待過美國、臺灣的她,一開始最不能適應的是上海擠死人的地鐵交通。每到上班時間,總是人滿爲患,連擠都擠不進去;有天,她告訴自己,「要在這個地方工作,就要融入當地。」轉念後,她放下矜持,不顧形象拚命擠地鐵。在工作上,上海地區獵人頭公司,大大小小就有2000多家,永擎想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她因此聚焦金融、快速消費品兩大行業。「大陸內需巿場正起飛,這兩類人才需求很大,」她分析。她也不斷打破舒適圈,強迫自己接觸各種團體,透過朋友一個一個介紹,擴大社交圈。「突破自己害羞的個性,厚臉皮交朋友,」她分析,獵人頭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幫企業找到最適合的人,如果沒有廣大的人才資料庫,服務根本不可能做好。 她個性親切、不給人壓力的特質,也讓朋友願意幫她。「Nicole(於佳玉英文名)能力很強,卻沒架子,很難得,」上海花旗銀行研究與投資分析助理副總裁王昕傑觀察。

到處拓展人脈,身體累到抗議1月13日中午,臺灣政治大學上海校友聚會唱KTV,非校友的她就透過關係參加,逐一和現場的人交換名片聊天。每天下班後,她常不得閒,時常邀集不同領域的朋友吃飯、喝咖啡、聊天。甚至,週六、週日,從早上、中午、下午、到晚上,她也行程滿檔,一場接一場,拓展人脈。繁忙工作壓力下,後遺症是不斷生病。「我還在咳,」「喉嚨又痛了,又睡不着了」瀏覽她的微博,處處可見這樣的文字,但她抱怨歸抱怨,只要身體還行,她就像拚命三娘一樣工作。 她相信,「上海機會很多,再撐一下就能成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更多【遠見雜誌】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