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增強“四個自信”

(原標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增強“四個自信”)

“欲知大道,必先爲史。”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把握歷史規律和掌握髮展航向的重大決策。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既是指導我們學好黨史的行動指南,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應達到的目的。黨史蘊含着豐富的內容,深刻洞察領導人民創造的偉大歷史、鑄就的偉大精神、形成的寶貴經驗,必將有利於我們從靈魂深處厚植愛黨愛國情懷,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百年黨史滋養道路自信。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選擇什麼樣的社會發展方向,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尋找國家出路的關鍵。爲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艱辛探索,無論是洋務運動戊戌維新還是辛亥革命,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找到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走出了一條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改革道路。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書寫着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新篇章,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在建黨百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學習黨史,我們能更清醒地認識“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更深刻地理解“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不斷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百年黨史滋養理論自信。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回顧百年黨史,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瞭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演進史,從黨的非凡歷程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爲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更深刻地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百年黨史滋養制度自信。制度問題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從建黨的開天闢地到領導人民改天換地、再到領航中國翻天覆地,百年黨史充分表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爲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國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爲它奠基於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來源於5000多年悠久燦爛的文明傳承,根植於14億人民發自內心的自覺認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根本的政治保證,我們比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更加需要堅定製度自信,不斷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

百年黨史滋養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從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到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百年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涌現出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挺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具有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資源。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築新時代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培育和守護好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既離不開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離不開黨史文化的深植厚培和豐富滋養,把紅色文化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百年黨史夯實價值觀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系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本文爲2019年度教育部示範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19JDSZK04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