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節裡讀懂“微觀中國”(微觀)

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更能讓人觸摸到中國發展脈動、感受到中國前行的底氣

特殊的年份一定會留下特殊的記憶。逆行出征、社交距離、乘風破浪、直播帶貨……時值歲末,不少機構評選公佈了年度流行語關鍵詞。這些小詞語映照大時代、勾勒大變遷,爲2020年定格下獨特的年度記憶。

一滴水珠軌跡,可以折射江河的奔騰;一朵花兒的綻放,可以見證春天的絢麗。透過一個詞、一組數,觀察一件物、一個人,追蹤小變化、微創新,一連串刻度連綴起時間的年輪,一個個細節拼貼出社會的全景。回顧2020年,宏大敘事動人心魄,微小瞬間同樣歷歷在目。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救災,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擘畫“十四五”藍圖,舉國上下到處可見的奮鬥身影、創新足跡改革嘗試,爲時代寫下生動的註腳。

經濟大勢與發展大局總能細微處展現其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小小口罩,從疫情襲來時的緊俏物資到觸手可得、供給全球,展示了企業提產轉產責任感與“中國製造”的靈活性;貨物集裝箱,上半年還在廠裡堆積如山,現在運輸車輛都不夠用,“由冷到熱”的逆轉正是中國貿易乃至中國經濟加速復甦的一個側影。觀察中國,既需要廣角鏡望遠鏡,也需要放大鏡、顯微鏡。透過2020年的身邊變化,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更能讓人觸摸到中國發展的脈動、感受到中國前行的底氣。

“風起於青�O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新事物成長往往要經歷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在微觀中尋求破解普遍問題的辦法,於細節處尋找改革發展的思路,我們就能更好地把握當下、擁抱未來。浙江杭州解決醫院停車難問題,映照着智慧城市“一網統管”的巨大潛力;陝西柞水的小木耳帶動大產業,揭示了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更多可能;廣東廣州組建社區防疫“三人小組”,爲精細治理探索了有益路徑……事實說明,新嘗試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新變革。積厚成勢壘土成垛,讓具體而微的基層探索與羣衆智慧成爲頂層設計、時代前行的寶貴財富,就能使細流匯聚成江海山石崛起爲高峰,爲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民生無小事枝葉關情。院裡停車好充電,出遊吃上熱乎飯,用戶數據有保障,居家學習也方便……正是在這些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小事上,最能看出人民羣衆的美好生活期待,也最能檢驗政策方針的落實情況。這一年裡,抗疫英雄臉上的深深勒痕、抗洪戰士腫脹起皺雙腳令人難忘。在城鎮鄉野街道社區,還有千千萬萬一線工作者把人民羣衆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在細節上映照爲民情懷,於細微處見證不變初心,讓每個人在醫療、教育、養老方方面面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有人說,再小的事乘以14億,都是天大的事。這既是小與大的辯證法,更蘊藏着中國發展的一種方法論。在極不尋常的2020年裡,我們之所以能闖關奪隘、乘風破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奮進新時代,邁向新徵程,我們堅信:每個人出一份力,中國發展就能匯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努力向前,中華民族就能邁出勢不可擋的復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