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本人吉車站 穿越江戶尋找球磨焼酎與雜菜面

文、圖/Joel Fukuzawa

位在熊本南部的「人吉」,主要的產業就是三個釀酒農業以及觀光。在高速公路還沒有開通的時候,人吉是串接九州從南到北的重要轉運點。爲什麼叫做「人吉」其實把「舍」上下拆開之後,就成了「人吉」兩個字,住宿驛站也說明了人吉在九州交通上的重要意義

要說人吉的焼酎是九州焼酎的代表,一點都不誇張。在這裡五步一店、十步一軒。畢竟這裡是球磨焼酎的產地。所謂「球磨焼酎」是已經經過了國際認證正名,就像法國香檳必須要在香檳區生產蘇格蘭威士忌必須在蘇格蘭生產一樣的道理,球磨焼酎也有幾個條件:①焼酎的原料必須是使用米作爲原料。②必須使用人吉球磨的地下水作爲基底。③必須是在人吉球磨完成蒸餾。最知名的前三名大概就是「六調子」、「待宵」以及「鳥飼」。

有了焼酎沒有配上一晚可以吃得飽的主食,似乎不太像話。在磨川邊上有一家很有意思的餃子雜菜麪店,遠遠看過去跟住宅區民宅沒有什麼兩樣。

悄悄的拉開門,擺在面前的是一段拾階而上的階梯,這個時候心裡撲通撲通的猛跳着,畢竟在日本這樣的情況,不是誤闖民宅就是貴到不行的私廚店。鼓起勇氣拉開第二道門,沒有人來應門!看來真的是誤闖民宅,準備拔腿就逃的那個瞬間。

親切的女主人走了出來「歡迎光臨」,好囉,是假設的第二個場景「應該是貴到不行的私廚」,既來之則安之。跟着走進裡頭,才放下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沒有太華麗裝飾,就是一般拉麪店的擺飾,趕緊拿起了桌上價目表雜菜面780日圓、餃子340日圓,合理價位。我就像「孤獨的美食家」的劇情一樣,點了一碗雜菜面以及一盤餃子。

雜菜面的起源不在人吉,而是在長崎,當時長崎有很多來自清朝的留學生,一邊唸書一邊打工,但是經常因爲沒有多餘的錢吃飯,所以工作到後來因爲營養不良而倒下的事情,時有所聞。一個開中華餐館老闆,於是想到了每天把剩餘的材料,烹煮成麪湯,配上面條,給這些留學生們吃,由於這樣的做法跟福建的雜菜面很類似,清朝的留學生們,相互的呼朋友引伴,逐漸建立了人氣,就成了現在九州流行的雜菜面。

問了這家雜菜麪館的老闆藤本英萬,爲什麼會想要在人吉開雜菜麪館?老闆回答得非常有趣:「就是因爲人吉的拉麪店太多了,爲了要建立差異化,於是纔有開了這家雜菜麪餃子店。藤本的雜菜面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湯頭不膩,而且配料豐富,如果加上他們家獨有的薄皮煎餃,那的確是一絕,窗外又剛好是球磨川的風景,由上往下看過去,整條球磨川一覽無遺。

最後必須要看的,當然就是人吉車站前的這一座報時鐘,每天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六點,每個小時都會定時有小人鍾門塔樓出來跳舞,這也成了人吉車站除了SL老機關車之外的另一個看點

到人吉的交通方式建議還是搭電車,先不管是不是可以遇到SL老機關車頭,就是要去喝杯球磨焼酎的話,開車就會少了許多趣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