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越來越多人開始“違法死亡”……

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後不“失聯”~

埃斯特·蘭岑(Esther Rantzen)是英國著名的記者和電視節目主持人。

(埃斯特·蘭岑,圖片來自Dailymail)

她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尤其關注老人和孩子的福祉。

她先後創立了“兒童熱線”和“銀絲”兩個慈善機構,爲英國的老人和孩子提供幫助。

因爲她的突出貢獻,她被授予了女爵士(DBE)頭銜。

(埃斯特·蘭岑)

可惜再偉大的人也無法抵擋自然規律,如今,她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今年早些時候,83歲的埃斯特女爵士被診斷出第四期肺癌。最開始,她預計自己活不到六月生日,通過藥物治療,她即將與家人一起度過她的最後一個聖誕節。

但這已經是極限了。

爲了能“體面”地離開,她在媒體上宣佈,自己已經加入了Dignitas機構,如果下次檢查時病情沒有好轉,她就會立刻前往蘇黎世,結束自己的生命……

(埃斯特·蘭岑)

除了讓人不捨,她的話也再次引起了網友們對於“安樂死”的討論……

Dignitas是一家瑞士的醫療機構,顧名思義,這家機構希望能在病人生命的最後時刻,給予他們“尊嚴”。

(患者的臨終病房,圖片來自Dailymail)

根據統計,大約有650名英國人通過Dignitas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差不多每8天處理一名英國患者。

其實安樂死在英國是違法行爲,死者也許不在乎法律責任,但跟死者一同出行的親朋好友,卻往往需要擔心在英國遭到起訴。

因此,爲了不在死後拖累親友,不少患者往往會選擇獨自赴死……

68歲的鮑勃患有侵襲性肺癌,當他目睹妻子安接受了安樂死後,他也選擇了同樣的死法。

2015年,他的一個朋友早上剛剛睡醒,牀邊的手機就收到了一條短信,寫道:“親愛的朋友,鮑勃在貝多芬的《歡樂頌》中含笑離世,他希望大家珍惜眼前。”

(圖片來自Dailymail)

鮑勃的死法固然瀟灑,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親人獨自離去,有些人就算冒着入獄的風險,也要送親人最後一程。

珍妮特早年間因爲中風無法動彈,她受夠了這樣的生活,所以在2021年,她動用了自己全部的積蓄2萬英鎊,乘坐私人飛機前往蘇黎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空中吸氧的珍妮特,圖片來自Dailymail)

她的女兒曼迪分享,珍妮特在死亡當天,津津有味地吃了最後一頓早餐麥片。

之後她與醫生見了一面,兩個人聊了很久,醫生也再三確定了珍妮特選擇安樂死的理由和決心:

“你爲什麼想死?你明白安樂死會導致你死亡嗎?你確定沒有反悔,想要回家嗎?”

再三確認後,珍妮特口服了一種藥物,她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她的女兒們圍在牀邊,看着她胸部從起伏到慢慢平靜……

(珍妮特與女兒曼迪,圖片來自Dailymail)

兩個女兒回到了英國,醫療機構把珍妮特的屍體火化,將骨灰寄給她們。

回國後的兩週裡,英國警方儘量謹慎地對兩位女士進行了詢問,確認了珍妮特想死的願望,最終決定不起訴她們。

可女兒還是非常不滿,她們覺得成爲調查對象妨礙了她們對母親的追思。她們還說,如果媽媽知道她們會遭到如此對待,她可能甚至會放棄安樂死的決定……

(珍妮特與兩個女兒,圖片來自Dailymail)

2016年,BBC播出了一部紀錄片。

影片記錄了西蒙從被確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到幾個月後,他接受安樂死去世的全部過程。

(西蒙與家人最後的晚餐,圖片來自Dailymail)

2015年10月19日上午9點38分,西蒙穿着一件漂亮的格子襯衫,躺在自殺診所的病牀上。

他的妻子和四位朋友圍在他的身邊,見證着他的離去。

(西蒙,圖片來自Dailymail)

他微笑着握着妻子的手,播放了一段預先錄製好的音頻:

“嗨,黛比,我是西蒙,我非常非常愛你。

緩慢地死亡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有長達10個月的時間慢慢討論這件事,而不是像在車禍中突然喪生一樣。

我們已經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了,黛比。你是一位很棒的妻子,我知道你愛我,我也愛你。”

說罷,西蒙推動了手上的開關……

(西蒙,圖片來自Dailymail)

事實上,相比患者的“平靜”,親友們並不一定總能帶着祝福送患者離開。

約翰是Dignitas第一批英國用戶。

2006年八月,在一個晴朗的夜晚,他與家人享用了最後一頓晚餐,他們推杯換盞,看起來非常快活。

(約翰一家的晚餐,圖片來自Dailymail)

在席間,約翰笑開了花,因爲等明天一早,他就要解脫了。他的兩個女兒也支持父親的選擇,微笑着送別自己的父親。

只有約翰的妻子,兩個女兒的母親芭芭拉,她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她希望自己親愛的丈夫能改變主意,與自己一起回家,哪怕他只能再活六個月,她也希望他能夠儘可能久地陪她在一起。

她表示,她有時候甚至會自私地盼望約翰的病情惡化得更快,這樣他就不能乘飛機前往瑞士了。

可最終,約翰並沒有改變他的選擇……

(Dignitas總部,圖片來自Dailymail)

安樂死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論的話題,每個人對安樂死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不過大體上看,網友們表示,更希望人們有決定自己死亡的權利:

我相信絕症患者應該被允許做出死亡的決定,他們憑什麼必須要經歷痛苦和磨難呢?

(圖片來自Dailymail)

我們不會讓寵物在生命終結時受太多苦,爲什麼又讓人類在死之前,承受這麼多慢性病帶來的痛苦呢?

(圖片來自Dailymail)

也有網友表示,其實最痛苦的不是無法做決定,而是沒有能力做出這樣的決定:

最可悲的是,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選擇不受苦。

(圖片來自Dailymail)

今年早些時候,安樂死的費用還不到10000英鎊,現在已經到了20000了。真正可恥的是成本,而不是行爲!

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在家中有尊嚴地離去。

(圖片來自Dailymail)

不管怎麼說,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也許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但正如離去的人們所說,相比死亡,人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現在的幸福……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2880867/inside-dignitas-assisted-dying-switzerland.html

恩澤安寧 :說來說去,中日韓泰什麼時候普及安樂死?沒有安樂死這個選擇會讓罹患不可治癒重症和失能的患者和家屬非常不安。希望中日韓泰早日普及

金水政七房東本東:我對生命的理解就是能享受生活和自主——如果這兩項都離我而去,我最後一個希望就是能決定自己的離開。

穆沁雪羽321:只是希望沒有痛苦的死罷了,親眼看到癌症病人最後有多痛苦生沒得選,死憑什麼不能自己選啊

總會遇到陽光:只有家中有病痛纏身生不如死的親人或老人,才真正能理解安樂死纔是真正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