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三大櫻花死亡公園 種越多死越多

▲臺北市青年公園櫻花死亡率高達5成以上,種越多死越多。(圖/王鴻薇辦公室提供)

記者盧姮倩/臺北報導

近年來臺灣興起櫻花熱,但有議員批評,北市府考量櫻花品種的適地性,造成櫻花大量死亡,其中瑞光公園、大湖公園、及青年公園的櫻花死亡率都超過5成以上,根本是種越多死越多。

臺北市議員王鴻薇3日表示,近5年來櫻花樹的種植數量均在前3名以內,但櫻花樹不耐強剪、不耐淹水、不耐熱、且樹蔭稀疏,在平地難以生長,以山櫻花爲例,至少要在氣溫攝氏10℃以下2至4天以上纔會開花昭和櫻要達8至13天才會開花。

王鴻薇指出,目前北市共種植6236株櫻花數,死亡數量達724株,平均死亡率爲11.6%,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櫻花品種爲關山櫻27.3%、昭和櫻23.6%及臺灣原生種的山櫻花12.5%。

王鴻薇痛批,內湖瑞光公園、大湖公園及萬華青年公園三大公園更變成爲櫻花的死亡公園,內湖瑞光公園共種植過59株櫻花數,已死了45株;內湖大湖公園種43株櫻花,死了27株;萬華青年公園種植280株櫻花,也死162株,死亡率都超過5成以上,北市府卻依然死了又種,實在不合理

北市公園處迴應,櫻花生長確實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未來會考量櫻花的適地性來種植,北市長郝龍斌3日在市政總質詢時也說,過去北市曾有「櫻花大道」的規劃,考慮到櫻花的適地性,2年前就指示公園處減少種植櫻花,目前北市的部分櫻花應是熱心人士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