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農民別剩一張嘴

李武忠

政府自四年前執政以來,一再對外強調對於農民生活的照顧不遺餘力,但是事實證明國內農家專業所得依然在低檔徘徊(不到20萬元)。近日更遭媒體批露故宮爲了和立委「打好關係」,大方花費人民辛苦納稅錢送禮,購買的卻是高檔的日本進口葡萄,而不是「本土農產品」,官方帶頭做出不良的示範。反觀,馬政府在宏達外銷業績大幅下滑時,公開呼籲國人應該支持本土產業,要愛用國貨,並希望從公家機關的採購做起,眼裡以及心中只有財團,讓外界質疑政府用行動護財團,卻只會「出一張嘴」照顧農民。

政府是否用心照顧農民,相信農民自身最瞭解。以鼓勵年青人返鄉務農爲例,政府雖然提供技術低利貸款租地等協助,但是因產銷通路不良、環境污染資金短缺以及國內外產銷、檢疫、認證等資訊不足,真正成功的案例仍屬少數,無法帶動回鄉務農熱潮,順利轉化農業經營體質。爲此,農政機關擬於明年推動保障農民基本工資(一八七八○元)爲期兩年的做法,不僅學者提出諸多質疑,年青農民更透過臉書表達不同的看法。他們均點出當前臺灣農業問題癥結在於產銷制度不健全,使得農民辛苦付出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還需揹負貸款讓農民無以爲繼。還有農業政策的搖擺不定,沒有方向感都是讓年青人怯步的主要原因。

同樣鼓勵年青人返鄉務農,日本政府除了給予農業技術、產銷、行情分析等培訓外,還提供補助、貸款、農地提供、住宅安頓配套措施,並廣設國產農作直銷店與宅配通路,去除中間剝削,讓利潤能回饋農民,例如在交通要道上的(火)車站、休息站、停車場旁,由政府提供房舍,讓農民低價使用,販賣當地農作。爲推廣『地產地銷』農產品,鼓勵料理達人多多運用國產農產食材,還特別舉辦『料理大師RYORI MASTERS』大賞。在日本爲農村打開通路,不是靠剪綵、舉辦樣板假日市集,而是考慮結合觀光,交通,飲食文化、以及企業參與的多種務實作法,來解決農民最在意的產銷問題。兩者做法明顯不同。

民衆受夠了政府官員口惠實不至的做法,要照顧農民請拿出具體行動和績效,讓農民有感,別隻靠一張嘴!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