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把她們送給美軍 韓國紀錄片揭慰安婦血淚史

原名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TIDF,成立宗旨發展、提升臺灣的紀錄片,促進本地與國際創作者交流,開拓觀衆視野。當時,亞洲已有兩年一度、於奇數年舉行的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臺灣刻意錯開於偶數年舉辦,達到互補作用。

TIDF初期隸屬文建會,採招標模式,由不同單位執行。2006年起移師臺中,由國家美術館接手。8年後,文化委託國家電影中心籌辦,成立常設辦公室,並重新在臺北舉行至今。

木材2010年即參與TIDF,自國影中心承辦起擔任策展人至今超過6年,他與團隊着手蒐集歷屆資料建檔,也思考影展定位區隔問題。他表示,日本山形影展重視歷史文化和社會議題,臺灣既然標榜是自由開放的社會,或許節目規畫方面也可以相呼應,拓展大家對紀錄片的想像。

他說:「紀錄片影展易予人沉重、嚴肅之感,其實它的樣貌多元,甚至可以和藝術實驗電影產生連結。我們儘量把這些元素帶進來,讓觀衆吸收不同的想法。 」

談到今年報名參賽作品主題特色,林木材說:「以亞洲來說,被淹沒的歷史是很重要的主題。比方南韓有很多關於慰安婦題材,這些慰安婦是韓國政府發起、送她們去慰勞美軍,這段歷史很少人談,可是至少有四、五部投件作品以此爲主題。另外,性別也是這幾年非常重要的議題。」

近年發現,愈來愈多臺灣導演試着去處理非臺灣或間接與臺灣相關的題材,比方外籍移工的議題。也有導演到西藏敘利亞拍攝宗教難民題材,「是好現象,這些導演的視野沒有侷限在臺灣本地,視野拉更廣。」

更多鏡週刊報導用簡單的方式居家生活 他們就像70年代的蔡明亮 臺灣原住民愛上拍紀錄片 才過20年母帶已不見收入全數繳回國庫 臺灣影展還向日本申請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