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艙未來已來,突圍時間窗口大開

智能座艙成爲一大熱門話題絕非偶然。相比於自動駕駛在技術落地、政策監管上的不確定性,作爲汽車與消費者的高頻觸點,智能座艙因其強大的商業化落地能力,已成爲傳統汽車向智能終端轉變過程中最典型的縮影。因此,無論是主機廠、Tier1,還是跨界科技企業,在等待自動駕駛關鍵技術成熟的檔口,都在All in智能座艙。

而這帶來的不單單是產品的創新,更是造車思維的創新。據蓋世汽車研究院介紹,目前智能座艙的發展已跨過電子座艙,進入智能駕駛助理階段,具體表現爲環境感知、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的逐漸強大。通過生物識別技術、語音/手勢交互、多屏聯動技術、車窗智能交互,可綜合判斷駕乘人員的生理及行爲狀態,實現駕駛輔助系統提升等功能。仔細回顧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也可瞥見一二。

具象化、個性化成入局者角逐重點

在注重個性化交互的時代裡,座艙佈局不再千篇一律。各家都在依照腦海中智能座艙的模樣,規劃打法,以重塑座艙價值,打造產品差異化。那麼,什麼樣的入局者能進一步成爲顛覆者呢?原一汽-大衆銷售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馬振山在朋友圈分享車展感悟時表示,對客戶的準確洞察更具戰略決定作用。

自從特斯拉採用車內大屏,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以來,傳統主機廠近幾年也紛紛跟進,多連屏、貫穿式大屏設計幾乎成爲主機廠旗下產品的標配。與此同時,AR-HUD、實體語音助手、大算力的中控屏芯片、液晶儀表屏等配置紛紛上車,並開始融合部分ADAS功能,交互與體驗也日趨人性化。

奔馳EQS異形三聯屏設計,圖片來源:梅賽德斯奔馳

以EQS爲例,作爲奔馳邁向電氣化的重磅之作,在座艙設計過程中就極具前瞻性地應用了寬度超過141cm,貫穿整個中控臺的異形三聯屏設計。此外,EQS還是首款配備MBUX Hyperscreen系統的車型,基於AI和350多個傳感器,可持續學習不同用戶的操作習慣,以實現“心電感應助理”功能,爲不同用戶推送定製化功能服務。

而被譽爲“國貨之光”的極氪001也搭載了一塊15.4英寸的中控屏,類似手機OS的卡片式UI佈局使得界面更清晰明瞭。作爲吉利高端純電動豪華品牌的首款車型,在座艙設計過程中也引入了AI助理概念、人臉ID識別等前沿技術,實現多模人機交互。

由上汽、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L7,則配備了39英寸巨幅場景屏和12.8英寸曲面智控中樞屏,無明顯實體按鍵。基於搭載的上汽零束雲管端一體化SOA軟件平臺,智己L7(參數丨圖片)用戶還可實現自由訂閱服務,實現用車“千人千面”。

智己L7巨幅場景屏+曲面智控中樞屏,圖片來源:智己

此外,還有寶馬iX、嵐圖FREE、高合HiPhi X、凱迪拉克LYRIQ、吉利星越L、傳祺GS4 PLUS、福特EVOS等已量產或接近量產的車型,在座艙設計中也採用了多聯屏或貫穿式大屏設計,以及多模態的人機交互和AI技術,以實現更智能的人車交互,隨時響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而未來的人車交互將不再侷限於按鍵、觸控及語音等方式,手勢識別、虹膜識別、脣語識別、聲源定位、織物交互等多通道融合式交互方式有望出現在上市車型中,增強用車的方便性和舒適感。如計劃2021年搭載在iNext新車上的寶馬自然互動新型交互系統,無縫集成了語音和手勢控制和凝視識別功能,允許駕駛員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交互系統之間切換。

以語音技術起家的大衆問問此前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也表示,將進一步打通車聯網的廣度及深度,提供全場景所見即可說的人機交互,賦能大衆。除此之外,大衆問問現在還在研發生物鑑權,包括識別和授權。

“以前是人要懂車,以後就是車更好地爲您服務”,談及未來智能座艙的演變趨勢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張躍賽如是說。

本屆上海車展上,騰訊生態也宣佈全面進入智能座艙。騰訊TAI與寶馬、瑪莎拉蒂、長城(WEY、哈弗、歐拉)、長安、吉利、廣汽、廣汽豐田、上汽奧迪、上汽大通、江鈴福特、Jeep、東風柳汽、奇瑞、恆大、北汽越野、江淮思皓、沃爾沃、極星、理想、威馬等合作伙伴合作的數十款新車亮相併開放體驗。

使用BMW iDrive旋鈕可操作微信車載版,圖片來源:騰訊智慧出行

想盡辦法拉近和用戶的關係,尤其是在座艙內數字化關係——全面爭奪用戶的數字化體驗,成爲主機廠的策略重點,也成爲2021年上海車展的一大趨勢。

域集成解決方案走向臺前,主控芯片爭奪戰打響

智能座艙的發展不僅在於功能落地。隨着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級的提升,原來的電子電氣架構已經不能滿足發展要求。爲了打破傳統車載功能之間的“隔閡”,提供統一的數字體驗,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加速從分散式結構走向平臺集成、協同運作的整合狀態,汽車產業進入“控制器”時代。此次車展上,域集成解決方案也走向了臺前,並開啓了量產上車進程。

電子電氣架構演進,圖片來源:博世

其中,安波福就在此次上海車展上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其基於安波福智能汽車架構(SVA)研發的最新一代區域控制器。該產品集成了各電子控制單元,使架構更易於管理,在減輕整車重量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優化了車內空間,減小了功耗。據瞭解,首款基於該解決方案的系統將於2022年投產。

華陽此次亮相的“一芯多屏”座艙域控制器也具有高性能、高集成、高擴展性等特點,通過虛擬化技術將不同操作系統和安全級別的功能融合到一個平臺上,有利於更好地協調車內各模塊間的通信,爲人機交互提供更多靈活性。華陽還表示,將基於地平線征程3和征程5芯片,與地平線合作打造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平臺。

博世也攜其多樣化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亮相上海車展。其中,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產品能夠同時支持儀表、中控、副駕娛樂、擡頭顯示、空調、後排等多塊顯示屏,且整合了駕乘監控、360度環視、人臉識別、多麥克風輸入、主動降噪等功能,實現了多個操作系統的集成。在保障行車安全的同時,也提升了駕艙內的用戶體驗。凱迪拉克Liriq上採用的就是該款產品。

博世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圖片來源:博世

此外,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等在內的主機廠也紛紛宣佈要推出自己的域控制器產品,另有很多主機廠正在佈局下一代電子電氣架構以及下一代中央計算的控制器。

而不管是博世還是華陽的域控制器產品,在芯片層其實都採用了高通第三代座艙芯片8155。另有消息稱,該款芯片在電動車智能座艙市場中佔據了8成以上的份額,並將在2021年加速量產商用。

究其出貨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通8155芯片算力比主流車型提升了3-4倍,擁有更流暢的體驗。另一方面,該款芯片支持一芯多屏,適配安卓系統、WiFi、藍牙、4G\5G、AI、音視頻、V2X方案等。高通採用類似聯發科的交鑰匙模式,車廠能夠快速開發車型上市。此次車展上,就有多款搭載該芯片的車型正式亮相。

國內芯片新勢力也對這一賽道虎視眈眈,加速進入並“獵食”。芯擎就在車展上向市場重磅推出了7nm工藝製程的車規級智能座艙SoC——SE1000,直接對標高通驍龍8155,強勢加入智能座艙芯片“爭奪戰”。

芯擎SE1000芯片,圖片來源:芯擎科技

據悉,該芯片最大的優勢就是其高性能、低功耗、高度靈活性、複雜計算模型的SoC設計,集成了CPU、DSP、GPU、NPU等高性能加速模塊,能夠有效滿足高端智能座艙系統對車載娛樂、輔助駕駛和人工智能等高性能複雜應用場景。值得一提的是,芯擎這款芯片從初始架構開始就進行了相關的適配設計,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更加符合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車規級芯片的需求。與此同時,可以實現硬隔離,不用軟件虛擬化,這是其最大的優勢。

同樣採用7nm工藝製程,對標高通驍龍820A芯片的還有華爲車規級芯片麒麟990A。據悉,該產品的NPU算力超過高通8155,爲3.5TOPs,在未來兩年內完全夠智能座艙應用,極狐阿爾法S智能座艙搭載的主控芯片就是該產品。此外,北汽、比亞迪等也與華爲達成合作,將麒麟710A應用到其品牌車型的智能座艙產品中。

極狐阿爾法S華爲HI版智能互聯座艙,圖片來源:極狐

不可否認的是,汽車正在演變成一個消費電子設備,智能座艙作爲智能網聯汽車的人機接口,目前已經迎來了爆發式風口期。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未來,座艙域控制器和安全域(ADAS/AD)控制器將協同工作,實時地將GPS、Radar、Lidar和攝像頭的實時環境信息展示給用戶,爲多樣化的自動駕駛場景應用提供交互保障。汽車智能座艙也將繼續朝着真正連貫、覆蓋出行全場景的“智能移動空間”發展。而只有順應趨勢,引領趨勢,更好的抓住市場,才能在這場變革的潮流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