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抗旱 38口水井備援 大廠水車演練

中科廠商因應缺水,已經提前進行水車演練備案。圖/中科提供

水情嚴峻,中科管理局面對創園以來最艱難的抗旱挑戰園區內逾百家廠商共體時艱,目前節水比例達11%。中科管理局副局長施文芳表示,臺積電、臺灣美光、友達光電等半導體面板大廠,現階段尚不缺水,產能也都維持正常,但站在超前部署角度,上述廠商已提前進行水車演練備案因應。

中科管理局指出,因應梅雨季降雨量偏少,擔心下一階段節水比例恐再提高,已規劃買水備案,農田水利臺中管理處盤點臺中以北、苗栗以南的備援水井38口,自來水公司也可提供南投與雲林兩處載水點,以備廠商不時之需。

施文芳表示,科技大廠連續製程無法中斷,半導體與面板大廠已超前部署,提前進行水車演練備案因應,包括水點測試水質是否可用、水車載運路線預警應變措施

中科園區廠商用水皆來自臺灣自來水公司,而大臺地區水源來自德基水庫鯉魚潭水庫,平時每日用水量約145萬噸,中科臺中園區每日用水量約11萬噸、后里園區約2萬噸,約佔大臺中地區整體用水量一成。

施文芳表示,由於上游水源區蓄水量已跌破警戒線,配合經濟部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水域調度,農田水利署臺中管理處盤點抗旱農業灌溉水中的71口水井,原本提供12口水井優先給中科廠商申請取水,但眼看水情日趨嚴峻,水利署進一步協調將備援水井增加到38口,中科管理局已在評估區域、水質、動線設備等,讓廠商自行評估載水動線,維持園區足夠用水。

施文芳強調,今年是中科創園以來面對最嚴峻的挑戰,中科管理局已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及時提供廠商水情資訊,並發動園區廠商一起節水抗旱,加強自主節水、提高用水回收,每週定期回報節水率。在大廠紛紛表態配合下,節水比例已達11%,將持續要求廠商水源循環利用,半導體大廠的製程用水回收率已達85%。

中科抗旱後續準備因應措施,包含盤點既有地下水井,如果未來載水成爲常態、希望與園區的距離不要太長;中科也會與臺中市政府共同評估,包括非地下水管制區有無可能鑿井或恢復水井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