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伊斯蘭世界中心巴格達的建立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中心巴格達的建立。(示意圖/shutterstock提供)

消失近百年的哈里發竟在21世紀重返人間

◎第一本跨越1400年、完整討論伊斯蘭最高權威專書

◎倫敦亞非學院教授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休•甘迺迪作品首度在臺問世。

2014年伊斯蘭國(ISIS)的領袖自稱哈里發,讓「哈里發國」消失近百年後重返人間。從此,網路上也開始積極宣傳一個虛擬的哈里發政權,吸引許多非穆斯林改宗。於是大家開始問:什麼是哈里發?

什麼是哈里發?哈里發一詞如何被使用與濫用?

自632年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哈里發成爲伊斯蘭宗教與世俗的最高領導者,在其統治下的國家就是哈里發政權。哈里發政權曾一度是歐亞大陸西部最強大先進的正體,這時期的文明進展是伊斯蘭文化自信的源頭。至於哈里發這個領導人的稱呼,在13世紀之後,漸漸失去實質的權力,直到19世紀末,鄂圖曼帝國面臨存亡之際,才又重新標舉哈里發的地位,以喚起伊斯蘭世界的弟兄相助。但不久,在鄂圖曼帝國亡國後,1923年哈里發制度遭到廢除,世上從此不再有哈里發政權。過了將近百年,伊斯蘭國讓哈里發(國)一詞在當代復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迴應這些訴求,對哈里發國感興趣而投入其中。但是,不論媒體報導,或是信徒對哈里發的理解經常都是錯誤的解讀,伊斯蘭國也不時利用現代人對哈里發的陌生,而詮釋成對自己有利的樣貌

權威學者給一般讀者的哈里發全書

哈里發是伊斯蘭世界重要的核心概念,本書作者休•甘迺迪16歲就開始研究哈里發政權。爲了讓讀者理解近十年伊斯蘭世界的核心價值與社會變化,他詳細說明哈里發體制來回應這些命題。本書以哈里發政權爲主軸,重述歷史上所有的哈里發及其統治的國度,從宮廷的鬥爭到疆域的跨展,除了對伊斯蘭曆史有比較整體的理解,橫跨時間與廣大地域的論述,也可進一步瞭解伊斯蘭信仰文化背後的政治因素與脈絡。

專業好評】

哈里發的概念如今依舊深深影響伊斯蘭的教士、政治人物和思想家。──《華爾街日報》

作者追溯西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離世後至今,這段極具重要卻經常遭到誤解的歷史。──《文學評論

作者休•甘迺迪的專業背景、廣大的資料來源,以及對伊斯蘭文化與文本的深入理解,讓他得以重建本書深具說服力的論述。──George Saliba╱哥倫比亞大學阿拉伯與伊斯蘭教授

本書中作者以易讀的口吻與廣博的學識,解說哈里發在伊斯蘭曆史上的多種面貌。──《紐約書評

引人入勝的作品……作者清楚呈現哈里發這個概念長久以來如何不斷引發爭議。──《出版人週刊》

本書將重要的阿拉伯文學術著作,轉譯爲可供非學院讀者理解且正確的歷史敘事。──《Kirkus 書評》

【目次】

好評推薦

導讀

導論

第一章 初期哈里發

第二章 奠定統治基礎的哈里發政權:麥亞朝的統治

第三章 阿拔斯朝前期哈里發政權

第四章 阿拔斯朝的文化

第五章 阿拔斯朝後期

第六章 探討哈里發政權的三位作家

第七章 什葉哈里發政權

第八章 哥多華後伍麥亞朝

第九章 摩哈德哈里發

第十章 馬木路克與鄂圖曼人統治下的哈里發體制

第十一章 二十世紀以降

越洋專訪作者休.甘迺迪

致謝

專有名詞

哈里發列表

【精彩書摘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中心巴格達的建立

七六二年,在第二任阿拔斯哈里發曼蘇爾審慎的政策安排下建立了巴格達。改朝換代後的十二年間,阿拔斯朝廷在伊拉克中部不斷遷徙,最後才決定在巴格達這個小村落建立都城。曼蘇爾選擇巴格達是因爲此地位於伊拉克的水路交會之處。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在此距離最近,兩條河之間又有運河網相連。賈茲拉平原的穀物與巴斯拉的椰棗經由水路運送到巴格達。水路運輸也讓巴格達得以取得鄰近腹地之外的資源。

曼蘇爾爲哈里發政權建立引人注目的都城,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圓形城市,四周環繞高牆並且設了四道城門。城市的中心有一座大清真寺,上面蓋了高聳的圓頂。起初,巴格達是一座市集與商人城市,但很快就轉變成宮廷城市,統治者及其隨員與安全人員(衛兵與警察)全住在這裡。在城牆外,底格里斯河兩岸從哈里發政權各地涌入大量人口形成廣大城區,這些人來這裡是爲了提供商品與勞務給宮廷與薪資優渥的軍人和官吏。曼蘇爾容許他的寵臣藉由開發土地興建市場與住宅來賺取財富。曼蘇爾最初居住的市區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他鼓勵自己的兒子與繼承人馬赫迪東岸建城,因此東岸市區也有清真寺與宮殿。底格里斯河水流湍急,要在上面興建磚石橋樑十分困難,因此只能用船隻搭建三座舟橋。底格里斯河上有無數的船隻與連結的運河網,看起來宛如中東的威尼斯。到了九世紀中葉,巴格達人口已達到五十萬左右,當然當時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但巴格達很可能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巴格達的官方名稱是 Madinat al-Salam(和平之城),它是後世哈里發建都時效法的對象與靈感的來源。真主的哈里發理應擁有一個讓所有人都能目睹且能展現他的權力與財富的住所。對哈里發政權而言,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與擁有穩固的政治與宗教基礎一樣重要。唯有經濟繁榮才能讓哈里發獎賞忠心的追隨者與支付軍隊薪餉,使軍隊能抵抗敵人的攻擊與捍衛邊疆,哈里發也才能資助朝聖與 kiswa(用來覆蓋卡巴的巨大布幔,每年須更換一次︶這類公開的虔信儀式。沒有強大的經濟,哈里發將缺乏權力與威望,也就無法履行領導與執法的職責。阿拔斯哈里發政權與巴格達城是緊密連結的:當哈里發政權式衰微時,巴格達城也必然沒落。

(本文摘自《先知的繼承者》/貓頭鷹出版社)

【作者簡介】

休•甘迺迪Hugh Kennedy

資深著名伊斯蘭研究學者。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語言與文化系阿拉伯語文教授,英國學院和皇家學院研究員。他是研究哈里發制度權威,從16歲開始對此主題產生興趣,出版過多本教科書等級的哈里發相關著作,如《哈里發的宮廷》(Court of the Caliphs)。二○○○年,被選爲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二○一三年,被選爲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

《先知的繼承者》/貓頭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