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消失的萊豬 疑雲滿天

社論

根據衛福部「豬肉儀表板」新近統計,今年以來,臺灣進口美國豬肉1097噸,內臟等其他可食部位超過725噸,合計逾1800噸;然而,市場上不但幾乎沒有驗出含萊劑美豬,甚至沒有標示進口地爲美國的豬肉,爲什麼會如此?令人費解。

疑爲反萊豬公投避鋒頭

今年1月蔡政府不顧民意反對,強行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豬進口。4個月過去了,市場竟卻如此一片冷颼颼。外界質疑,莫非是因爲蔡政府擔心828反萊豬公投的結果,因此不讓業者在公投前進口萊豬,以壓抑民衆投票意願。但衛福部長陳時中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都否認政府有任何干預,強調要不要進口萊豬是廠商自主的商業行爲

既然廠商沒有進口萊豬意願,民衆反對萊豬進口,更不會購買食用,那蔡政府爲什麼一定要在去年8月決定開放呢?難道就不能等國人有較高共識時再說嗎?還是如外界所猜測,蔡政府急着在11月分美國總統大選前宣佈這項政策,是爲了替川普釋放利多,爲他助選。如今看來,業者、消費者都不捧場,蔡政府開放萊豬根本就是沒事找事惹麻煩。

不過,臺灣真的沒有進口萊豬嗎?陳吉仲拍胸脯保證說,臺灣至今「連1公克的萊豬都沒有進口」,他怎麼知道?進口美豬無須標示萊劑,政府也沒有進行足夠的查驗,陳吉仲怎能確定進口的美豬完全不含萊劑

陳吉仲還強調,其實國人吃到萊牛比萊豬的機會大得多。然而,國人一年吃進肚子裡的豬肉及相關製品分量牛肉近60倍,如果真如陳吉仲所說,國人因爲牛肉而吃到萊劑,就食用比例而言,開放萊豬後國人將吃到更多萊劑。爲轉移民衆對萊豬進口政策的不滿,陳吉仲拖美牛下水,卻反而製造了新的疑點

更不可思議的是,臺灣大街小巷、幾乎每家餐館小吃張貼肉品來源告示,都說自己使用的是臺灣豬,根本看不到美豬的蹤影,市場調查也顯示,市面上販售的豬肉及相關製品,確實未標示美國,那目前已進口的1800餘噸、合計差不多是15萬頭的美豬,到底到哪裡去了?

陳吉仲說,7成以上都流向了肉品加工、成了豬肉再製品,陳時中卻說,7成還放在冷凍庫裡,所以市面上還沒有標示產地爲美國的豬肉及肉製品雙陳的說法兜不攏,民衆要聽誰的?還是他們兩人的話都不可信,因爲自從蔡政府宣佈開放萊豬後,市面上出現了各種標示產地爲臺灣的貼紙、標章,真僞難辨,以至於亂象叢生,蔡政府迄今仍無能解決。

美豬洗產地成了臺灣豬

別忘了,之前一家知名的滷肉飯業者,標榜使用臺灣豬,卻被發現使用進口豬肉,社會譁然,中央畜產會竟表示,本來就沒有規定說100%國產纔可以張貼臺灣豬貼紙;照現行《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第7條規定,加工或製造完成重要製程或附加價值率超過35%以上者,就可以將加工地標示爲原產地,不必再另行標示各食品原料的原產地。換言之,進口豬肉原料經過在地加工達一定比例後,就可以標示產地爲臺灣。

多少美國豬或進口豬經「洗產地」後,搖身一變成了臺灣豬,恐怕農委會也很難查得出來,因此纔會發生美豬已進口1800餘噸,市場上卻不見蹤影的怪異現象。在資訊如此混亂、不確實的情況下,消費者要如何吃得安心?

更可惡的是,官員顯然並不尊重公投、甚至對公投結果表現出輕蔑的態度。立委質詢陳時中,這位替全民健康把關的最高衛生官員,是否可以保證,一旦反萊豬公投通過,就不進口萊豬?他竟刻意迴避,不正面迴應,打哈哈地要外界別一天到晚叫他保證。

公投是明確的民意呈現,一旦公投結果顯示人民反對萊豬進口,別說陳時中沒有不遵行的空間,他的長官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必須執行,藍委要陳時中保證不進口,那只是客氣的說法,他還好意思如此油腔滑調。萊劑無標示、美豬不見了,蔡政府食安把關處處漏洞,難怪民衆那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