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私享]遊走澳門巷弄 最氣質的文藝週末

2012.10/No.90

當我們提到澳門的時候,你想到的是什麼。是購物血拼,還是豪賭贏錢。血拼遊太沒深度,娛樂場太糜爛。這次我們就跟隨達人Jesse一起,遊走澳門的大街小巷,尋找《伊莎貝拉》裡的熟悉畫面,遊走最具有文藝氣息的場景。冬日澳門週末遊,很好很文藝。

達人推薦:JesseL

尋找電影情節,入住新華旅店

地址:澳門褔隆新街67號

“新華大旅店”,那個曾經拍過《伊莎貝拉》和《2046》的旅館,普通間100-120,有陽臺雙牀房160,衛浴是公共的,勝在價格公道網上申請就可以了。新華大旅店只有3個陽臺房,在陽臺便能看到樓下的福隆新街人來人往的風景。作爲拍攝御用場地的是205房,能夠住在裡面也是一種緣分,與彭浩翔和王家衛的緣分。

新華大旅店的外觀,百年老店feel

電影場景再現

沿着新華大旅店給的地圖指引,很容易就找到了這家手信街裡的小旅館。之前訂好了房間,辦好入住手續,住進了4樓,幾個貪婪的人便在這裡不斷按下快門。旅店很有上世紀30年代的感覺,全部板間房,馬賽克鋪的地磚,木地板,綠色的木牆,隨處可見雜誌的照片、採訪稿,還有伊莎貝拉的海報。

按圖索驥,新華大旅店位置圖

jesse建議

新華大旅店可以網上預訂,電影中最紅的205室運氣好的話可以碰到空房哦!

遊走馬路一帶影像耍文藝

徒步遊覽的最佳出發點是澳門中心的廣場──議事前地旅遊局其中一個旅遊諮詢處就座落在這裡。旅遊局提供有關澳門旅遊的小冊子,這些小冊子詳細介紹了徒步遊覽路線途中可觀看的景點

這條馬路的正式名稱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但澳門市民稱它爲新馬路,是市區的主要街道,連接南灣大馬路和內港。新馬路長不足一英里,但處處可見土生葡人的生活痕跡。

這一帶總是熙熙攘攘,來購物的、吃飯的、閒逛的人川流不息……從福隆新街可前往內港……沿途有很多店鋪,出售鹹魚、澳門特色糕點以及明爐燒烤的牛肉乾和豬肉脯……回到新馬路,在馬路的右手邊有一些古董店,附近還有一些出售廉價名牌服飾的時裝店。

玫瑰堂人來人往

穿過長長的福隆新街,在T字路口轉左再轉右,就會看到一條坡度驚人的斜坡,一路走上去,便會去到崗頂前地。崗頂前地雖然不大,但是清幽典雅,匯聚了不少人文宗教景觀。碎石鋪成的露面,歐陸情調非常濃郁。

一步一景,崗頂前地就是這麼一個迷人的地方。連接這裡的是一條條傾斜的小路,周圍的民居也成爲最好的屏障,使得這裡很少被人打擾。繼續往前走進龍嵩正街,是很典型的澳門生活小街道,路邊茶餐廳像大排檔一樣旺場

崗頂前街的藍天街景

崗頂劇院,讓我想起了羅密歐與茱麗葉,是一棟差不多150歲的建築了。據說,這是中國第一間西式劇院!

崗頂劇院

穿過龍嵩正街,轉進風順堂街,自然會看到風順堂——聖老楞教堂,好奇怪的名字,呵呵,其實是從St.Lawrence's Church翻譯過來的。走得有點累,於是索性走進教堂裡坐下。教堂裡只有一位菲傭靜靜地看着聖經在祈禱,幾乎沒有遊人會到這個地方來。大堂營造的氣氛非常嚴肅,人進去以後自然而然會安靜下來。

離開了風順堂,便去了附近三巴仔橫街的“三巴仔”——聖若瑟修院聖堂。修院和聖堂相鄰而立,老人家說修院是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培養了不少人才,而聖堂和大三巴的外形很像,就親切地叫它“三巴仔”了。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jesse建議:

如果只是蜻蜓點水地參觀,半個小時就可以了,路線可以從福隆新街開始,走過崗頂前地、龍嵩正街、風順堂街、三巴仔橫街,繼續往前走便會經過亞婆井前地、鄭家大屋,一直去到媽閣廟

TIPS:

噴水池旁邊有澳門旅遊中心,裡面有很多地圖和旅遊資料免費索取,很多語言版本,地圖都有很多種,包括詳細的三島地圖、文化遺蹟分佈圖及建議路線、戶外景點、購物之旅等等主題,考慮得非常周到。知道旅遊中心的人不多,更多人只是在門外匆匆掠過,所以與外面喧譁的議事亭前地相比,這裡面特別安靜。

到氹仔約會豬扒

從新馬路乘坐巴士跨過跨海大橋來到離島氹仔,奔向知名的大利來記咖啡室品嚐豬扒包。這家店每天下午三點半開售,售完爲止。只是2點半,人龍就排起來,還好我們趕過來了,不然3點的隊伍都不知道排到哪裡。由於太受歡迎,今天居然提前出爐了,2點45,隊伍就開始動了,前面的幾十人不斷地捧着新鮮出爐熱騰騰的豬扒包從內廳出來,差不多3點的時候,我離豬扒包的距離不過1米之遙。

很多人都覺得大利來記的豬扒包不過如此。沒吃過其他家的豬扒包,不過這家是真的好吃,麪包表皮烤得非常香脆,豬扒肉很嫩,而且吃的就是這份排隊的心情,得之不易的東西總是珍貴一點的吧。

美味的豬扒包

TIPS:

大利來記咖啡室地址:氹仔舊城區巴波沙總督街18號地下

夜遊大三巴尋電影畫面

過商鋪林立的三巴街,拾級登上68級石階,只見眼前聳立着一座高大雄偉的牌坊,這就是如今的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當年是宏偉的聖保祿教堂,由意大利籍耶穌會神父設計、日本工匠建造,於1602年奠基、1637年竣工,歷經3場大火,只留下雄偉的立面遺址。

夜裡的大三巴格外的靜謐

大三巴旁戀愛巷,這可能是澳門最美的路名了。

伊莎貝拉的取景地。

jesse建議:

澳門百年建築集中,街巷可看可拍的很多,只要靜心遊走慢慢感受,都有新發現。大三巴的夜景看起來別有風味。

空間——轉角遇見貓

本不是這次行程的計劃,卻在溼漉漉的街道上決定臨時到訪。沿着畫上的箭頭向前走,是別具澳門特色的街道,灰黑的水泥地因爲下雨的關係顯得清新,一溜小摩托整齊地排列在路邊,因爲是工作日,在這樣的小道里沒有什麼人,間或有一輛小車飛馳而過,約莫走了半分鐘,在一個三岔路口停下腳步——接下來該走去哪?繼續直走還是轉左?

我所處的地方,是主教山脈,再向前走兩步,海拔也上升了大概一米,掃過視線所及的極限,在另一邊下坡路的最底端,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牌子,便是那黑色與黃色構成的【貓空間】。越過馬路一直往下走,右側是一片被鐵板圍蔽的空地,空地裡四周的鐵板均是充滿藝術感的塗鴉,因爲少了一側高樓的阻擋,光線漸漸充足,心情也隨着那招牌的貼近而漸發明亮。

還沒走到店門前,視線已經被另一側的一幅藝術牆所吸引,我曾經在雜誌上看到這個作品。據說這些貓影在澳門很多地方也有,就看緣分。

還沒到貓空間,就看到了不少貓咪元素

貓空間,在斜巷的街角轉彎,裝修很淳樸,一不留神,失之交臂。佇立於店外,我一眼便看見一隻奶牛貓,蹲在門邊的櫃子上一動不動地盯着過路的行人。我進門,與它打招呼,抓弄它的脖項,鬆撓它的下巴,親切地像是認識許久的好朋友,完全不會避開我的親密接觸。

黑貓警長

貓空間除了照顧一些流落街頭的小野貓外,也會出售一些攝影作品、DIY工藝品以籌集運營的成本和善款,作品都是以店裡的小貓作爲model。經常有好心人來這裡領養小貓,營業兩年多,貓空間就已經爲幾百只流浪貓找到了新主人。而陸續也有周邊的流浪貓聚集在貓空間,她們自己也有養着幾隻貓,以掛牌作爲標識,成爲鎮店之寶。

TIPS:

地址:風順堂區和平斜巷14號地下

jesse建議:

從噴水池過去,走上崗頂前地,轉過崗頂劇院走下龍嵩街,一直往聖老楞佐堂方向走,找到聖老楞佐堂的正門方向過對面馬路,會看到有一所中學,而在這所中學另一邊的小學部,再往前走一點,就可以看到【貓空間】了。

澳門那些無法錯過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