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初中生如何“戀愛”才能相互提升?

農村大衆訊  老師給你打電話,說正讀初中的兒子(或者女兒)戀愛了,你管不管?如果管,怎麼管?

兒子要帶女朋友一起去看電影,你給不給錢?

女兒不僅“戀愛”,而且過段時間就換一個男朋友,你怎麼看?

馬上期末考試了,兒子還天天上學前在鏡子前整頭髮,打摩斯,你是火冒三丈還是視若不見甚或送上自己的欣賞?

……

作爲父母,如果你遇到上述問題束手無措,或者惴惴於自己的態度及行爲不知是對還是錯,那麼,不妨讀讀《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構築愛的邊界》,聽聽作者劉稱蓮建議

孩子青春期

是對父母最大的挑戰

根據調查研究,現在女孩一般11歲男孩13歲進入青春期。根據發育時間早晚的不同,有的孩子9歲就開始進入青春期。這一階段,大部分孩子處在初中階段。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一大特點,便是喜歡獨立行動,一方面是要滿足自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獨立的空間進行思考和活動。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又特別喜歡同伴的認可,對同伴的依戀遠遠超過父母。爲此,作者從女兒在小學開始一直堅持的“家庭日”遇到了挑戰——“你們出去玩吧,我想一個人在家呆着”。開始,作者和丈夫也有些失落,甚至生氣,後來明白了“孩子喜歡同伴的認可”這一道理,便採取了相應的策略。

作者這樣說:首先,當意見不同的時候,在不違反原則情況下,我會順着她一點,也會多提供一點選擇的餘地,讓她自己爲自己負責;其次,女兒的青春期逆反情緒,我們都允許她以適當的方式宣泄。

哪些是“不違反原則的情況呢”?作者舉了幾個例子

上初中後的女兒,同齡人穿又肥又大的衣服,她也跟着穿,甚至褲腳掃地上衣蓋住了屁股,即使出去爬山,也這樣穿。對這樣的事,一笑了之。

把頭髮染成黃色,還讓理髮師把下邊的頭髮剃得短短的,上邊有個蓋子,像個蘑菇似的。對這樣的事,聽之任之。

冬天喜歡穿低領的衣服,或者特別薄的衣服。這樣的事,讓他或者她自己吃一次虧,甚至生病一次。

追星,只要有空就聽偶像的音樂,看偶像的比賽等等。這樣的事,只要不耽誤學校的課,就可以允許去。

每天出門前,在鏡子前照來照去,理理頭髮,整整衣服,甚至每天都打摩絲。這樣的事,視若不見,甚至可以說,“兒子,今天你真帥!”

……

在不斷的變化中,孩子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外表和行爲,在建構內心的強大。上述種種,父母順其自然就可以了,無需鼓勵,也不必打壓。

戀愛不可怕

如何戀愛才是關鍵

既然青春期的孩子在不斷變化,所以初中孩子的感情對象換來換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因此,作者說,“我猜這大概是一種與異性交往的演習過程”。

之所以變來變去,作者認爲,中學生心理一般是這樣:第一眼看到某個人長得很好看,便喜歡上了,相處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性情不合,便分開再去尋找別人;下一次他又跟一個學習好的同學在一起,過一段時間他也會發現,學習好的人也會有諸多毛病。有些孩子談過一次或兩次戀愛後,嚐到了戀愛的滋味,就會收心回來專心學習。有些孩子則會在一兩次變化之後,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對象,在學習和生活上互相幫助,發展成一段非常美好的經歷。

對孩子戀愛,父母普遍擔心的問題,一是導致孩子情緒波動,二是影響孩子身體健康,三是影響學業。因爲有了這些擔心,所以有的家長[微博]死盯嚴守,根本不允許孩子與異性交往。事實證明,這類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也許可以在中學時期安然無恙,學習不受影響,但卻慢慢失去了與異性交往的能力。真正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與異性交往,甚至變成“剩男”“剩女”。所以,作者認爲:初中生戀愛不可怕,如何戀愛才是關鍵。所以,當發現孩子戀愛後,父母一方面應“順其自然”,一方面應提醒孩子在自我保護的基礎上,把和異性交往的重點放在相互提升上。

那麼,怎麼才能相互提升呢?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例子的主人公也是個中學生,她說自己的愛情“很靠譜”。何謂“靠譜”呢?和靠譜的人,做靠譜的事。“靠譜的人”,指的是“一個可以讓你仰視的人”,“兩個人應該是互相崇拜互相欣賞的”。“靠譜的事”,指的是“一起自習也可以是件浪漫的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秒殺我不會的題,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在我不懂的時候無奈地手撐頭再耐心地給我講一遍”。

給孩子充足的愛

儘量避免戀愛中的傷害

初中生戀愛,有的純粹是青春期成長的需要,有的則是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後者表面上看似是找“戀愛”對象,其實是在找父母的關愛。他們特別渴望從對方身上找到安全感,找到那種依戀的感覺,所以會很快就主動給對方親密起來,甚至發生性行爲。但對方不可能無條件地包容接納他,所以,兩個人很快就會分開。這種情況下的孩子,最容易受到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  所以,爲了避免這種傷害,父母對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關愛。作者建議:異性的家長,也就是男孩的媽媽和女孩的爸爸,要多跟孩子溝通和交流,談談感情問題,談談家庭與責任問題,談談性與自我保護的問題,談談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底線。如果孩子能從異性家長那裡得到關愛和理解,也許就會推遲“談戀愛”的時間,或者就算“談戀愛”,也不會做出過分的行爲。

爲了避免孩子在戀愛中受到傷害,父母還應提早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記者在此推薦幾本書,供大家參考。孩子在幼兒期,給他讀讀《小威向前衝》,噹噹典藏定製的《我的身體》也不錯;到小學階段,可以給孩子買套胡萍著的《成長與性》;孩子上了初中,就可以買本孫雲曉[微博]著的《藏在書包裡的玫瑰》。性與安全的知識,孩子如果不能從正常渠道獲得,就會從黃色網站、不健康光盤及同伴說笑打鬧中獲取。所以,英明的父母,不要回避這個問題,讓孩子早知道不良性行爲的危害,他(或她)在衝動時自然會掂量掂量。

戀愛來了,誰也抵擋不住。父母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做完這一切後,就把信任交給孩子,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農村大衆報記者 魏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