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切除又復發 無創「海扶刀」讓她躺2hr就下牀

子宮肌瘤切除又復發,「海扶刀」2小時消融腫瘤不留疤。(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現年37歲的林姓護理師,多年來深受子宮肌瘤所苦,生理期總是血染衣褲牀單,4年前雖然曾做過1次子宮肌瘤手術並輔以藥物治療,但成效不彰,不久後子宮肌瘤又復發,懷孕後因荷爾蒙提高,子宮肌瘤變得更大,最大的兩顆已長到14及9公分,苦不堪言,所幸產後接受子宮肌瘤無創手術「海扶刀」治療,2小時後就能下牀走路生活工作都不受影響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鄭丞傑表示,子宮肌瘤主要是受到女性荷爾蒙刺激所造成,主要長在子宮肌肉層與子宮腔外圍,大部份爲良性瘤,只有千分之2是惡性腫瘤。雖然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以30~50歲的女性最高,但亦有部分患者爲20~30歲的女性。

目前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共分爲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2種,手術切除不僅會留疤,還可能會有沾黏風險;如果是腹腔鏡達文西手術,則會有3~4個小傷口。藥物治療則只是抑制症狀,並沒有讓肌瘤真正縮小,「醫學上用藥就是讓人老化,並沒有根本除去腫瘤」,鄭丞傑說,「等到停經後,腫瘤又會回來了」。

▼海扶刀機器模型。(圖/記者嚴雲岑攝)

爲了讓愛美女性能夠不動刀能避免腹脹、腰痠經血過多等腫瘤壓迫症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於2015年推出了利用高能聚焦超音波」的海扶刀療法。鄭丞傑表示,海扶刀是透過超強超音波,把子宮肌瘤消融掉,「身體蛋白質遇50°C就會融化,海扶刀的熱度則高達65°C以上」。

鄭丞傑說,患者接受海扶刀手術時,需躺在病牀上,透過超音波一點、一點施打,如果肌瘤大小在5~10公分以內,最長1小時便可施打完畢,但也需看腫瘤的血流供應量,「含血量越多的打越久,越少的則越快」,至於被消融的壞死肌瘤組織,則可被正常組織所吸收,使肌瘤變小,終至消失無蹤。

雖然海扶刀手術號稱「無創手術」,但感受的疼痛程度卻因人而異。鄭丞傑說,因爲施打前不會先麻醉,有些人在過程中會覺得下腹有刺痛的灼熱感,有些人則覺得就像睡了一覺,一點感覺也沒有。目前全臺只有高醫中山醫林口長庚可執行,單次手術費用爲16~18萬元,成功率高達95%,餘下5%則因爲海扶刀反應不顯著、或者覺得痛不想再施打。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鄭丞傑醫師。(圖/記者嚴雲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