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疫苗11月免費開打 10萬國一女受惠但「不強迫」

桃園市過去曾用地方預算免費高三畢業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圖/衛生局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子宮頸癌連續10年列居十大癌症排行榜,平均每年新增1500名患者,但仍有不少女性疾病存在迷思,認爲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感染。爲了降低女性罹患子宮頸癌風險國健署爭取2億元預算,宣佈自今年11月起,提供國一女生公費子宮疫苗接種,預計有10萬人受惠。

子宮頸癌是臺灣婦女最常見的生殖器官癌症,其中99.7%子宮頸癌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目前已知HPV病毒共有一百多型,而第16、18、31、45、52和58型屬於高致癌性病毒,其中第16和18型致癌性最高,幾乎7成子宮頸癌和16、18型感染相關。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子宮頸癌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疫苗問世10年,最早施打的民衆至今仍有9成保護力,無論是二價還是四價,都具有交叉防護之效。

王英偉提到,目前已有80個國家用公費幫16歲左右的女性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臺灣地方政府也曾針對偏鄉弱勢族羣施行免費接種,範圍遍及8縣市,國一女生接種率約4成,今年11月全面施打後,可供國一女生打2劑,施打的疫苗架數待定,每人可省6000元,不想施打的女學生,也有拒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