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外有字 書法核心是看見自己

池上穀倉藝術館所舉行的臺靜農展中,展示蔣勳收藏的臺靜農五言聯《爛漫晉宋謔》。(池上穀倉藝術館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20多年前有次不經意地經過裱褙店,蔣勳隨即被櫥窗中一幅對聯震撼,「字體盤曲扭結,彷彿受到極大阻壓的線條,努力反抗這阻壓而向四邊反彈出一種驚人的張力。」在此前,蔣勳只知臺靜農卻尚未見過,卻被其書法震動,也第一次如此清楚書法成爲美學理由

蔣勳指出:「若說西方藝術的核心建築,那麼東方藝術的核心,應該就是書法了。」然則如臺靜農去年展出的〈夔府孤城〉,甚或顏真卿的〈祭姪文〉都不乏有錯漏、誤植或塗改。蔣勳解析這些被奉爲傑作的書法,「不是設計的美,而是情感的爆發,可以視爲文件,見證的是時代。」而其中震撼人爲之動容的,是其中的真性情,是創作當下一氣呵成的意氣風發。

毛筆在今日,不再是平日書寫工具,蔣勳認爲書法在當代更是「回來做自己」,一如臺靜農書法帶給蔣勳的震撼,以陳獨秀寫給臺靜農珍藏臺大的信中,談及書法必須「字外有字」,字外所呈現的,便是真性情。而蔣勳認爲今日的書法教育,往往讚揚的是有如百分之百的顏真卿,或維妙維肖歐陽珣,但這些大家創造的是千年前的美學,當代的自我風格何在?

蔣勳認爲書法最終是看到自己,書法教育應是通向自然的全面教育,如王羲之老師衛夫人《律陣圖》雲:「橫」如千里之陣雲、「點」似高山之墬石,必須要去體驗墜石之力,千里陣雲,筆下的線條,才能展現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