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鬆野泰己:一位被時代忘卻的遊戲設計天才

在明年的某個時候,我們將在索尼的PS4上玩到《最終幻想12》高清重製版,這部作品,是唯一一部由鬆野泰己擔當製作人的正統《最終幻想》遊戲

可能現在的玩家已經對“鬆野泰己”這個名字感到陌生,這也難怪。說起來,自從《最終幻想12》之後,他就徹底沉寂了,幾乎沒有再參與制作過任何重要的遊戲,最近由他擔任原案世界觀設定的戰棋遊戲《被湮沒的傳說:守護者傳奇》,也傳出了製作公司Playdek因爲資金鍊斷裂而可能爛尾的壞消息。

而在十年前,鬆野泰己放在業界還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他是被《最終幻想》之父稱爲“天才”的男人,在他製作的遊戲當中,有兩部被遊戲雜誌《Fami通》評爲滿分(《放浪冒險譚》和《最終幻想12》)。

鬆野泰己生於1965年,大學主修經濟,然而卻似乎對經濟沒什麼興趣,成天沉迷於《龍與地下城小說西方搖滾,特別喜歡皇后樂隊,甚至以皇后樂隊歌曲的名字創作了一部幾十萬字的奇幻小說。

在這部名爲《奧伽戰紀》的小說當中,他構建了一個名爲伊瓦利斯(Ivalice)的西方幻想中世紀背景宏大虛擬世界,用灰色筆觸來敘述國家、宗教、人種之間的複雜紛爭,小說當中處處可以看到現實世界歷史、神話、文化、政治體質等影子。

大學沒畢業,鬆野泰己就中途退學了,他1989年加入遊戲公司Quest,開始了自己的遊戲製作生涯。

在Quest,鬆野泰己參與了任天堂紅白機動作遊戲魔天童子》的製作,通過這部作品,他了解到了遊戲的開發細節,並與同事皆川裕史吉田明彥、巖田匡治等建立起了良好的關係,後來正是這些人,和鬆野泰己一起打造出了多款成功的遊戲。

1990年底,超任在日本發佈,其硬件機能相較紅白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鬆野泰己對此感到非常的興奮,他覺得把自己創作的《奧伽戰紀》遊戲化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Quest公司高層

時任Quest公司社長的八卷龍一在讀完《奧伽戰紀》之後,給這個提案開了綠燈,於是乎以鬆野泰己爲首,一支20人的團隊組建完成。開發從1991年夏季開始,在經歷了一年半時間的開發,克服重重困難之後,《奧伽戰紀》製作完成,並於1993年3月12日登陸超任,這就是被我國玩家稱之爲SFC上三大日式戰棋遊戲的《皇家騎士團》系列(另外兩大戰棋遊戲分別是《火炎紋章》和《夢幻模擬戰》)。

在1993年發行的《皇家騎士團1》中,戰鬥以半即時模擬方式進行,玩家在世界地圖上一旦遇就會切入到戰鬥畫面,選擇不同分支路線將影響整個遊戲劇情的走向,同時也決定了人物最終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些元素在1995年的《皇家騎士團2》當中進行了細化和加強,使得其續作成爲了一款經典的戰棋遊戲。鬆野泰己也因此成名,他成功的把多單位、回合制和巧妙利用戰場地形移動結合到了一起,並使得地形因素和選擇正確的武器和防具一樣的重要。

鬆野泰己製作的戰棋遊戲巔峰之作還數1997年的索尼PS上的《最終幻想戰略版》,這也是他加入史克威爾後製作的第一款遊戲。遊戲擁有比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更多的人物設定,包括傭兵、君王、騎士、貴族、篡位者等等。鬆野泰己用一個憤世嫉俗的故事展現了一段血腥而漫長的歷史。

《最終幻想戰略版》保留了《皇家騎士團》系列的分支路線選擇,從而大大的增加了遊戲的時長,即便你玩上100個小時也不一樣能玩完全部的劇情。這款遊戲讓很多玩家第一次進入到鬆野泰己所營造的灰色複雜世界當中去,也第一次認識了其兩位長期合作者:角色設計師吉田明彥和作曲家崎元仁。

《最終幻想戰略版》於2007年以《獅子戰爭》的名字登陸索尼掌機PSP,遊戲劇情參考英國曆史上的玫瑰戰爭,擁有吉田明彥製作的華麗過場動畫,更被移植到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上。

在《最終幻想戰略版》之後,鬆野泰己和大部分《最終幻想戰略版》製作團隊的成員轉去爲PS開發《放浪冒險譚》。這是他在《最終幻想12》之前做過的最知名遊戲,也是他做過的最好角色扮演遊戲。當時已經處於32位遊戲的末期,吉田明彥首次嘗試爲《放浪冒險譚》製作了3D的畫面,團隊充分利用PS的硬件機能打造了一個全3D渲染的華麗環境和人物。

相比《皇家騎士團》和《最終幻想戰略版》,《放浪冒險譚》有相當大部分情節是發生在探索廢墟地下區域和魔法都市世界當中。這款遊戲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其獨特的戰鬥系統,在接近敵人之後會進入即時戰鬥,玩家用各種特技瞄準敵方身體的不同部位進行突破。

此外還有風險系統,在非戰鬥時你可以將不同動作和能力設定到不同按鍵,例如回血或者消除異常狀態。在戰鬥時通過正確的按鍵,可得到不同的連續技,每一個成功的連續技都會使得風險值增高,風險值越高,所受敵人傷害越大,玩家命中率也會下降,但使用恢復魔法時效用會增強。

《放浪冒險譚》於2000年發佈,由於遊戲系統設定過於複雜,使得在市場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尷尬。雖然遊戲得到街霸之父岡本吉起的力挺,然而最終在日本只賣出30萬套,遭遇失敗。

之後,鬆野泰己開始擔任《最終幻想12》的製作人,開始了長達5年的製作歷程。在這五年當中,鬆野泰己的老毛病又犯了:構想的新戰鬥系統在技術上遭遇極大苦難,原有劇本和世界觀設定因爲過於龐大而導致遲遲不能完成,各自設定不斷推倒從來。最後,導致公司高層失去耐心,一紙聲明將其趕下了製作人的位置。

史克威爾讓身爲公司董事的河津秋敏接任鬆野泰己完成了《最終幻想12》,最終,遊戲當中還是保留了相當多的鬆野泰己風格。這種風格,與系列的開創者阪口博信、角色設計師出身的製作人野村哲也、《最終幻想10、13》製作人北瀨佳範和《最終幻想15》製作人田畑端等人都截然不同,甚至於有些異類。這使得《最終幻想12》成爲了一款深深具有鬆野泰己個人烙印的遊戲。

《最終幻想12》遊戲劇情圍繞伊瓦利斯世界中的一系列王國展開,鬆野泰己將莎士比亞式的戲劇加入到中世紀幻想背景當中,爲遊戲塑造了衆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設置了忠誠與背叛、束縛與自由、戰爭與和平等各種衝突。

遊戲的戰鬥系統採用半自動方式,乍看像回合制,與回合制不同的是,玩家一開始就必須控制好整個局面,設定好己方的行動方式,其依據隊伍能力來設定具體命令,以扭轉戰局的戰鬥系統設定,可能還是受到鬆野泰己的深切影響。這套系統從《放浪冒險譚》《最終幻想12》,一直到《獅子戰爭》,都一脈相承。

儘管《最終幻想12》最後在全球取得了500萬份銷量的成績,然而在很多玩家心目中的地位仍然不如《最終幻想10》(《最終幻想11》是一款網遊),因爲其不是講的十幾歲少年少女的浪漫愛情和旅途,而是關於伊瓦利斯世界中的政治、陰謀和其他,有玩家抱怨其世界觀設定過於晦澀和黑暗,遊戲男主角蟊賊的身份設定也遭到不少玩家吐槽毫無存在感。

鬆野泰己於2006年以生病和婚變需要休息的理由離開了史克威爾,自此之後,他的名字就好像從各個地方消失了。隨着大環境的改變,日式遊戲日漸式微,鬆野泰己再也沒能製作出任何重要的作品,這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整個日本遊戲界的悲哀。也許,屬於他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而作爲新一代玩家的我們,則可以從明年發佈的《最終幻想12》重製版當中,去探尋鬆野泰己打造的伊瓦利斯世界,看這個十年前被業界譽爲“天才”的遊戲人是否名副其實。

本文來源: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