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校外培訓、遊戲都要爲學生睡眠讓路

近日,教育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強調要保障學生充足睡眠時間細化相關管理措施。《通知》要求,要加強學生睡眠監測督導,將學生睡眠狀況納入體質健康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納入日常監督範圍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設立監督舉報電話或網絡平臺,確保要求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學生良好睡眠。

要充分提高對睡眠健康重要性的認識

《通知》提出了3個“重要時間”。第一個是必要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10小時初中生應達9小時,高中生應達8小時。第二個是學校作息時間。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20,中學一般不早於8:00。同時強調,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有條件的應保障必要午休時間。第三個是晚上就寢時間。小學生一般不晚於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於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於23:00。同時,指導家長和學生,制訂學生作息時間表,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規律作息、按時就寢。控制好學校的作息時間和學生晚上就寢時間,學生的必要睡眠時間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早晨上課的時間,學校是能管得住的。更重要的時間是晚上就寢時間,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看手機、玩電腦、沉迷網絡等等,影響學生的就寢時間。晚上睡眠的時間究竟能不能做得到,這就取決於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取決於家長和學生的指導、合作、協商。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力求保障晚上的就寢時間能夠做到位。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表示,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該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我們也鼓勵廣大地方和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學校的設施條件,探索各種各樣有助於學生睡眠的好的經驗和做法。睡眠是個大事,我們應該能夠達成共識,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捨本逐末

上海交大醫學院黨委書記兒童睡眠障礙診治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委會兒童睡眠學組組江帆表示:廣大中小學校、教師、家長、學生,要充分提高對睡眠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增進對不同年齡段所需睡眠時間的要求以及健康睡眠習慣的瞭解。《通知》中指出,學生每日睡眠應達時長,與國際公認的睡眠推薦時長相符。這一要求落實到個體上,家長還需要掌握個體差異。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需求範圍在9-12小時,中學生在8-10小時。教師和家長可與孩子加強溝通,一起制訂適合學生個體的作息時間計劃安排,同時可以從孩子的精神狀態、自我感受等方面瞭解是否睡足睡好,並根據實際對作息時間做出調整

犧牲睡眠時間用於學習並不能換來學業成績的提高

針對外在因素影響學生睡眠問題,《通知》提出了3個“中斷機制”,要求作業校外培訓遊戲都要爲學生睡眠讓路。

第一是作業“中斷”,要求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當然,教師要對此進行鍼對性分析,加強輔導,如有必要可調整作業內容和作業量。第二是校外培訓時間“中斷”,要求校外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羣打卡等任何形式佈置作業。第三是遊戲“中斷”,要求各地教育部門按照管理權限會同相關部門採用技術手段加強監管,確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爲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

呂玉剛表示,學校要有健全的作業管理機制,各學科組也要對作業進行統籌,既把握合理的作業量,又提高作業質量,不要造成本來應該出去活動、在操場上蹦蹦跳跳的課間時間,也要讓學生去完成作業,或者中午休息的時間也要去完成作業。學校、老師要加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指導,特別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大輔導、答疑的力度,使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江蘇省啓東市教育體育局局長陸海峰提醒學校要避免割裂思考、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在妥善處理好幾組關係上發力。一是“睡得少”與“睡得晚”“起得早”之間的關係。學校要根據《通知》要求,合理確定作息時間,在作息公示中增強軟實力,在作息執行中增強硬實力,不人爲要求學生提前到校,不人爲佔用學生在校時間,同時,在嚴格執行作息中適當靈活變通,比如,爲個別因家庭特殊情況提前到校的學生進行妥善安置;二是“睡得少”與“作業多”“作業難”之間的關係。學校要在課堂研究上下真功,用課堂的高效率贏得課業的輕負擔;在作業管理上花心思,用設計的高品質贏得課業的輕負荷;三是“睡得了”與“睡得好”“長得好”之間的關係。學校要與學生面對面,教育學生明白充足睡眠的重要意義,養成良好睡眠習慣。與家長心連心,引導家長做孩子充足睡眠的保障者;與社會手拉手,力所能及地參與到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工作中去,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同時江帆表示,家長應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採取適當限制措施,同時也要以身作則,自覺維持良好作息,讓兒童明確認識到睡眠的重要性,養成自主維持規律作息的良好習慣。他們的團隊研究顯示,犧牲睡眠時間用於學習並不能換來學業成績的提高,反而會造成執行功能等廣泛損害,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學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