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運動就能保護心血管? 新研究:加強這項更有效

運動有益心血管健康已是公認的事實。(示意圖/ Shutterstock )

運動有益心血管健康已是公認的事實,但究竟是整體運動量重要、還是運動強度高比較有效?英國最新研究給瞭解答,高強度的運動效果更佳。不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劇烈運動須考量自身狀況,不是愈多愈好,以免護心不成反傷身。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運動強度提高,會更有益心血管健康。英國國衛院、萊斯特生醫研究中心、劍橋大學三個機構研究人員共同進行這項研究,研究追蹤分析8.8萬人的運動記錄,結果顯示,受試者運動強度至少在中等程度時,更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說,較高強度的運動,對維護血管健康非常有幫助。

這項研究報告日前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研究對象爲88,412位英國中年人,他們參與研究期間,配戴監測身體活動的追蹤裝置在手腕上。

●散步改快走 就能提高運動強度

研究人員發現,總運動量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有着很強的關聯性,而且運動強度在中等到劇烈程度的受試者,風險又再降得更低。

總運動量的體能消耗量當中,20%爲中等到劇烈運動的受試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比中、高強度運動佔比10%的人低了14%。即使這些中高強度運動佔比高的人,其他的體能活動低,風險還是顯著減輕。

中度以上的運動和低強度運動該如何區分?例如,同樣是走路,將每天14分鐘的散步改成7分鐘的快走,運動強度就能從低度提升到中度層級。

英國首席醫療官建議,成人每天都應該運動,每週應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是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例如跑步,就屬於高強度運動。

劍橋大學研究員丹伯希(Paddy Dempsey)表示,中度到劇烈程度的運動,明顯降低較年輕就死亡的整體風險;較高強度的運動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且影響程度比總體運動量多寡還要大。「原因是,劇烈運動刺激身體去適應更強大旳體能要求。」

●國健署:運動強度應漸進提高

我國衛福部國健署對民衆進行較劇烈運動的建議是:漸進提高強度,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國健署強調,劇烈運動過猶不及,過度了反而傷害身體,民衆可由低強度的活動開始,先進行6~8周,再視自己身體的適應狀況,增加強度到中等或高強度。每次運動前後,需要有5~10分鐘的暖身和伸展。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民衆,執行任何運動計劃之前,需要與醫師討論。

文章來源: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