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頭中華白海豚湛江海域現身 曾差點列入「藥用動物」惹議

廣東湛江外海出現100多頭中華海豚聚居。(圖/翻攝澎湃新聞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廣東湛江海域近期發現被列爲國家一級保育類動物的中華白海豚現蹤,估計總數約有100多頭,包括較大規模的羣體及獨立的個體專家表示,湛江海域白海豚的分佈與目前較少的人爲活動干擾、較爲完整的近岸海洋景觀以及較高的海洋地理多樣性密切相關,「海豚們三五成羣,有灰黑色小海豚,還有粉色的老海豚。」

▲中華白海豚幼年時呈現灰色,成年後變爲白色。(圖/翻攝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報導,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博士鄭銳強表示,科考過程發現,湛江海域硇洲島海域西南方向對開海域15海里處及雷州灣東里鎮對出海域均發現成羣白海豚出沒,兩處累計識別不同個體上百頭,「有灰黑色的小海豚,白色的成年海豚,還有粉色的老海豚。」

鄭銳強提到,海豚們三五成羣,有的是一家三口或媽媽帶着寶寶,不時冒出海面呼吸,有時還會表演後空翻,「她們這是在壓浪,把魚羣打散好捕食形單影隻魚兒。」

鄭銳強表示,當船機熄滅後,「小海豚們還會像小朋友一樣好奇地搖頭擺尾游過來,在船邊愉快地捕食玩耍,並不很怕人類。」

▲中華白海豚在海中嬉戲。(圖/翻攝澎湃新聞)

據悉,中華白海豚快速遊動時,爲了散熱方便,皮下毛細血管會充血使皮膚變成美麗粉紅色,成年至老年海豚尤爲明顯。此前,大陸國務院下轄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一度將「白海豚」列爲藥用動物,開展藥用研究。事件曝光後引起社會熱議及關注,官方隨即將文件內相關內容刪除。

目前,出現白海豚蹤跡的湛江海域,由於經過多年休漁,使海豚活動擁有足夠空間,使得集羣活動、世代同遊、嬉戲躍水的情景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此外,白海豚是近岸定居性物種,有強烈的戀地性,從出生到老死都會生活在同一塊海域,不會輕易主動「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