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刺激下,市場怎麼走?
人們在討論經濟問題時候,常常用經濟學邏輯來看待經濟問題。
實際上,經濟問題本身是建立在羣體上的生活軌跡,因此,經濟問題本身也是i一個羣體問題。
人類作爲一個高質量羣體,發展是硬道理。
因此,我們所有的經濟問題,本質就是發展問題。
而發展問題,本質上又是資源問題,從過去的食物、到後來的輕工業商品,到如今的能源、貨幣等等,都是人與人之間的資源分配邏輯產生了問題。
歷朝歷代的更替也是如此。
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然也會明白所謂的"經濟刺激""大放水",到底是什麼,我們本質上要解決資源的分配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貨幣資源實現雨露均沾。
貨幣,要轉起來。
我常說的,我們目前的經濟失速,是由財政支付出現擁堵引發的,財政支付的困難,又緣自高起的債務和價值錯估的土地財政。
對地方來說,簡單就是沒錢。
因爲沒錢,所以沒辦法辦事,投資上停擺了,比如道路、鐵路、學校、醫院等等。因爲沒錢,體系員工的收入也減少了,這也反映在消費上。
沒錢的根本,是債務高利息支出大,而曾經的土地財政轉不動。
11月8號的會議,明確的10萬億的刺激計劃,本質上就是打包地方債務。讓地方把債務先放一放,騰出手來來解決經濟問題。
也就是說,10萬億計劃中,第一步一定是償付政府採購通道鏈條中的企業,以及內部拖欠的薪酬。我之前也說,和政府合作密切的企業,一定要挺到明年一季度。
根據小道消息,部分企業已經收到"化債"的照顧了。
但是,10萬億刺激的錢,本身是要償付的。因此,打包債務的背後,本質上要催生市場上更多的"有生力量",以達到最終的"化債"邏輯。
從全球規律來看,要想實現快速化債,要麼搶,要麼攢。
在過去,我們力求通過低價勞動力內卷國際貿易,從全球市場賺取利潤償付債務。如今,隨着世界進入川普2.0週期,外貿肯定進入地獄級別副本。
外貿這條路鐵定不好走。
因此,搶錢的邏輯,我們東方大國從來不幹。因此,只能從內部解決,樓市、股市、消費,都會成爲川普2.0時代化債的種子選手。
對地產來說,人口的變化短期無法逆轉。
又想重新估值土地財政,又要應對人口下行週期,基本是毫無懸念的放棄三四線,集中力量推動核心城市的土地再貨幣化。
對股市來說,合肥的化債模式也將成爲全國樣本,推動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對消費來說,要看前兩個邏輯的進度,如果前兩個跑通了,消費補貼這種沒有本質拉高居民收入的邏輯肯定不是最優解。
如果前兩個效果不好,更大的消費補貼,自然會跟上。
這一輪的邏輯,本質上是低息換高息,長期換短期,高額換低額。
是不是一片向好,那代價呢?
布林肯說過: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