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美元加州口罩認證未過?比亞迪:質量沒問題

(原標題:10億美元加州口罩認證未過?比亞迪:有關文檔,質量沒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崔珠珠

比亞迪10億美元海外口罩大訂單風波仍在繼續。

當地時間5月13日,對於口罩暫未通過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認證一事,比亞迪北美分公司在官網發佈聲明稱,比亞迪生產的N95口罩認證被拒與提交的文檔有關,口罩已通過該研究所的物理評估,口罩質量和生產製造程序都沒問題,公司將按照該研究所的要求於5月底或6月初完成資格認證。

聲明稱,文檔認證是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整個資格認證的一部分,因此該機構拒絕了比亞迪此前提交的申請,並要求比亞迪在重新修改後再次提交。“比亞迪每天都在和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保持聯繫,也將和該研究所協調,按照要求於5月底或6月初完成資格認證。”

比亞迪有關人士也告訴澎湃新聞,目前正在追蹤該訂單,加州口罩訂單的情況是延期交付而非取消,產品品質沒有任何問題,此事對比亞迪沒有造成損失。

根據加州官方披露的信息,比亞迪於4月獲得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超過10億美元的口罩訂單,加州將向比亞迪採購3億個N95口罩和1億個醫用外科口罩,單價分別爲3.3美元和0.55美元。比亞迪方面也獲得了加州的4.95億美元定金。

加州和比亞迪最初簽訂的合同要求,比亞迪生產的N95口罩要在4月30日前完成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否則,比亞迪需要退回全部定金。

截至目前,比亞迪仍未完成該研究所的認證,不過加州只要求比亞迪退還了一半的定金。此外,加州和比亞迪又重新調整了合同,把口罩認證的截止時間調整至5月31日。屆時如果比亞迪N95口罩仍未完成認證,就需要退還全部的定金。

5月13日,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在發給英國泰晤士報的一份聲明中稱,它已於5月4日告知比亞迪,在對其中國工廠進行實地考察後,對N95口罩作出“不可接受”的評級。該機構還表示,對比亞迪提交給自己的設計、製造和質量檢測的文件表示擔憂。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下屬機構,主要負責職業安全與衛生科學研究,並將其進行臨牀應用,也負責口罩的認證工作。該研究所表示,拒絕比亞迪的口罩認證基於若干因素,但不能說明詳細原因,因爲按照聯邦規定要對信息保密。

比亞迪北美髮言人表示,公司預計將在今天或者本週末之前重新提交申請,“聯邦監管機構指出的唯一問題是工程圖紙的小改動,很容易被改正。”

據舊金山紀事報報道,比亞迪發言人稱,比亞迪因爲位於中國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還受到了美國媒體的進一步審查,“我們身上有一個放大鏡。我們是一家跨國公司,不是有兩個工人用縫紉機工作的血汗工廠。”

據華爾街日報5月13日報道,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表示,會接受比亞迪改正後重新提交的N95口罩認證申請,並將加快進行新的審查。該機構表示,口罩認證失敗是常事,大約有30%口罩認證申請失敗,而且口罩生產商的初次申請時認證失敗的概率更高。

比亞迪內部有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比亞迪於3月份向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遞交認證資料,該研究所常規認證期限爲半年至一年,此次爲比亞迪加快了審查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早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授權,可以在美國銷售經中國KN95標準認證的N95口罩。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上週以某些口罩的質量問題爲由,撤銷了對60多家中國口罩製造商的授權,只保留了對14家企業的授權,比亞迪就在此列。

儘管比亞迪N95口罩未能如約完成認證,加州州長緊急服務辦公室(Office Of Commerce Services)的發言人仍表示,和比亞迪的交易已經證明是成功的,因爲該公司已經向加州交付了1800萬個外科口罩。該發言人稱,雖然外科口罩提供的保護程度與N95口罩不同,但仍是該州重新開放經濟、保護公衆健康和安全的關鍵。

此外,上述官員還表示,加州州政府官員對比亞迪N95口罩能通過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仍然保持樂觀。“如果承包商未能達到高標準,我們將制定強有力的條款來保護加州。”

國際安全設備技術協會(ISEA,爲個人防護制定標準)政府事務主任丹·格魯克斯曼(Dan Glucksman)在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表示,提交給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N95口罩必須經過嚴格的過濾效率、呼吸阻力和多種其他因素的測試。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還審查設計元素和製造口罩所使用的組件,以及製造商自己的測試結果和其他大量必須提交的文件。

格魯克斯曼稱:“所有這一切都影響到最終的認證結果,文檔認證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格魯克斯曼還指出,中國製造的口罩基本都採用耳掛式而非採用鬆緊帶,採用鬆緊帶的口罩戴得更緊,防護效果更好,雖然美國聯邦法規沒有強制要求口罩只能使用鬆緊帶。

國際安全設備技術協會主席查爾斯·約翰遜(Charles Johnson)表示,新冠疫情危機引發假口罩氾濫,這也讓個人防護裝備的認證變得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