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信貸需求開始復甦?華南多家銀行稱按揭和公司信貸“有起色”,票據市場月末未現衝量
財聯社12月4日訊(記者 樑柯志)臨近年末,隨着利率不斷下探激發需求,從票據市場和基層銀行網點反饋信息顯示,11月以來的信貸在房貸和部分中小企業需求的帶動下,出現持續復甦的跡象。
12月3日,深圳某大行支行信貸人士對財聯社表示,11月信貸房貸上面有一定的增長,隨着新盤開售和二手房交易增加,按揭數量較第三季度有上升。
由於經營貸置換等被叫停,中小銀行重回按揭市場競爭,大行佣金返點受到嚴格限制,中小銀行費用機制相對靈活,搶了部分原本屬於大行的按揭市場份額。
12月4日,民生銀行華南某分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對財聯社表示,11月公司信貸需求總體上依然處於恢復當中,臨近年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業務有起色。地方國企和大型項目多數劃歸明年儲備項目,正在積極爭取中。
可供佐證的票據市場數據顯示,11月末未出現10月底銀行衝業務搶票據,以至出現零利率的極端現象。
上海普蘭副總裁周海濱對財聯社表示,11月票據利率整體環比上行,月末也未出現像10月底“暴跌”的走勢,其主要原因是信貸需求的恢復,即無需票據進一步衝量也可完成當月投放目標,側面證明整體貸款需求在改善。
廣深地區信貸弱復甦
12月2日剛剛公佈的11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1.5,高於10月1.2個百分點,已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11月製造業PMI回升0.2個百分點至50.3,亦連續兩個月高於榮枯線。
12月4日,民生銀行華南某分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對財聯社表示,11月公司信貸需求總體上依然處於恢復當中,臨近年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業務有起色。地方國企和大型項目多數劃歸明年儲備項目,正在積極爭取中。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期包括廣東、山東和重慶等地均高規格舉行四季度衝刺或金融支持製造業對接會。
如廣東省提出要抓住用好四季度,千方百計穩增長,要聚力提振內需,重點做好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貿三篇文章;深圳表示再上馬276個項目,總投資約2160.2億元。其中,產業領域項目94個,項目總投資約279.7億元。
山東省政府表示,四季度在工業方面,將統籌推動6570個設備更新儲備項目,680個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並全力抓好助企服務提升,力爭解決100個以上籤約項目的融資需求,規模超過1800億元。
在房貸市場,近日廣深官方公佈的地產成交數據均有明顯的增長。
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表示,剛剛過去的11月,全市預售新房成交8734套,環比增長86.8%,同比增長158.9%,其中住宅成交8076套;二手房錄得8770套,同比增長103.7%,創近46個月以來新高。
上述深圳大行人士表示,本週深圳多個大型新樓盤開售,各家銀行都在忙於做前期審覈資料,期待搶佔按揭業務的先機。
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11月2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廣州二手住宅11月(10月26日至11月25日)網籤量突破1.1萬套,網籤套數創下自2023年4月以來的新高。
11月廣州市二手住宅網籤11418套、110.99萬平方米,環比分別增長10.01%和11.35%,同比分別增長12.14%和8.71%。
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按揭付款所佔比例開始回升,增至59.75%,反映使用財務槓桿購房的需求持續明顯增長。
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認爲,廣州樓市政策端持續發力,取消非普住宅標準,公積金貸款額度上調等政策利好頻出,放寬入戶政策也將進一步形成對市場交投的有效支撐。另一方面,業客雙方心態有所轉變,成交節奏加快,部分房源議價空間有小幅收緊,掛牌房源數量回落等,市場觀望心態已得到緩解。
利率向下,業務向上
12月3日,對近日實施的同業存款自律規定,銀河證券依據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始終維持在1.75%左右,當前政策利率1.5%測算,假設同業活期存款利率下降25-30BP左右,能夠提升上市銀行淨息差1.39-1.67BP,其中同業存款佔比較高的國股行受益更多。
東海證券對銀行業下一步業務展望也認爲,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資產重定價壓力較大,但存款管控及重定價效果體現,息差壓力或趨於平緩。
上海普蘭副總裁周海濱認爲,全年銀行業完成新增18萬億的任務應該問題不大,當然不排除最後一個月加大信貸投放,利用“相機決策”管理規則讓部分信貸前置,通過年末的信貸增加促進企業投資、消費和出口,從而靠前發力推動一季度GDP增長。
對於12月票據市場,周海濱表示下月票據到期量約3萬億,爲全年最高。預判12月票據利率整體維持相對低位,下旬反彈概率較大,月底出現銀行集體衝票據的概率不大。
對於明年的展望,東海證券分析師王鴻行認爲,總體上銀行將會在量、價、質繼續尋求動態平衡,盈利與分紅有望保持穩定。規模受需求放緩及隱債置換影響,對公信貸預計承壓;但受益於穩地產、促消費政策,個人信貸壓力預計緩解;同時,受益於政府債擴容,投資端預計提速,對規模的驅動明顯增強。此外,資本市場改善,保險與公募降費影響淡化,中間業務收入迎來修復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