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架鞏固臺海空防! 新一代國造戰機最快15年後量產
服役20年的幻象戰機7日於新竹外海失蹤,這也讓外界關切國軍機種服役年限以及汰換的問題。據瞭解,目前國軍主要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等待中科院研發的下一代國造戰機,該戰機最快要15年後才能量產;二是等待美軍賣臺灣F-35,不過這最快也是要耗費10年以上。至於部署的數量,軍方估算需要130架才能滿足臺海的防空需求。
據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萬鈞的說法,首架新一代國造戰機預計在2032年時出廠,之後經過各項測試與試飛在2034年左右量產,最後在2043年,也就是距今約26年左右,纔會完成預定數量130架的交付。
據《風傳媒》報導,之所以數量是130架,是因爲軍方評估以臺海狹小的作戰空域來看,如果新型國造戰機的性能接近美軍F-35,那隻需130架就可以滿足國軍的需要;另外,如果可以向美軍購入F-35戰機,這也能縮短國軍等待的時間。
報導指出,下一代國造戰機目前在進度上,己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其中主要是在戰機搭載的AESA主動電子陣列雷達領域;依據國軍的規劃,只要這款雷達成功小型化,它未來將優先搭載在IDF經國號戰機戰機上。
談到下一代國造戰機技術,當然也會讓人想到中科院今年2月簽約的66架新式高級教練機計劃。馬萬鈞面對立委質詢時曾表示,該教練機的相關關鍵技術,將會作爲下一代戰機的基礎。據瞭解,這批教練機規劃在2019年出廠,2020年執行首飛,待量產構型確認後逐年提高產能,並在2026年全數交機,以滿足國軍的戰備訓練需求。
至於上述計劃下一代國造戰機成功的關鍵,以及究竟該戰機會有哪些特色,前者主要在於發動機上,要看國軍是否能獲得關鍵的技術或着是找到適合的購入途徑,而它特色則是會與美軍F-35B戰機類似,具備匿蹤、短場起降能力,以及配備AESA雷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