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月餅出土 外皮紋路超清晰 內餡卻仍是謎

1972年新疆出土一塊古早餅,新疆博物館館長於志勇介紹是月餅,不過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則表示是胡餅。(圖翻攝自/bilibili)

不少人在中秋連假時,應該吃進不少月餅,不過你有看過1400年前的月餅嗎?一顆來自唐朝的月餅,近日在網路上爆紅,此爲製作於約1400年前的「寶相花月餅」,1972年在新疆的古墓出土,擁有歷史價值,不過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則認爲,這應該不算是月餅,而是胡餅。

綜合陸媒報導,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羣的230號墓,出土了一塊古早餅,餅皮印有傳統裝飾紋樣「寶相花紋」,由花瓣、花苞和葉組成,因此取命爲「寶相花月餅」,歷史可追溯至大唐帝國(西元612-907),大小約7.5公分左右。

考古學家利用儀器檢測後得知,餅外皮用小麥粉爲原料,並以模壓成型,烘烤製成,而餅皮上的寶相花紋,也顯現出唐朝高超的麪點製作技藝,不過以現今的技術,無法檢測出餅內餡料的成分,因此至今仍無法得知餅裡到底包什麼餡。

新疆博物館館長於志勇介紹,目前雖然無法得知內餡成分,但以出土於新疆,推測裡面可能包着棗類、核桃、葡萄,還有其它果仁,「一定是一件美味的珍品」,而這一顆餅不僅實證唐朝擁有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而且也顯示中秋節日文化,在西域地區的普及。

不過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賡哲則對此表示,這應該算是胡餅,屬於烤制的麪餅,裡面有內陷,外觀看起來的確像月餅,但唐代沒有月餅一詞,更沒有農曆8月15日吃月餅的習俗,「唐代已經有月餅的說法,是子虛烏有的」,雖然宋朝蘇東坡在《留別廉守》寫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出現疑似月餅的描述,但文章中仍未提到中秋一詞,直到明代《西湖遊覽志餘》纔有中秋月餅的記載。